“注意,向左一点,再高一点。”近日,乾县城关街道办北街村村民文化活动广场上,村党支部书记张刚正在指挥一辆吊车安装党员远教彩色室外大屏幕。“有了这块大屏幕,村上今后的党员教育和群众文化活动就更加方便了。”张刚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北街村远教大屏幕广场建设,只是乾县党员远教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独特职能作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乾县县委远教中心以远教助推乡村振兴为目标,丰富远教内涵,深化教育成效,促进产业发展;抓站点规范建设,夯实基层党建基础;抓工作创新提升,深化党员教育成效;抓学用成果转化,促进农村产业发展;让党员远教在助推乡村振兴中焕发光彩,赢得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欢迎。
发挥建强基层组织的支撑作用。县委远教中心把远教固定学习与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有机结合,在每个月的5日、15日、25日,要求全县16个镇办173个村级党支部和8个社区党支部组织本村、本社区党员干部和群众集中开展远教平台节目学习收看,让党员群众更多了解党的建设、乡村振兴有关方面的方针政策,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初,统一印发远程教育学习纪实册,规范站点党员日常学习收看,提升党员教育质量和实效;明确了站点规范化建设标准,强化站点管理、节目收看、学习讨论、信息反馈等各项制度,确保基层远教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使远教工作与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众需求,党支部“三会一课”紧密联系,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用远教工作实效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营造浓厚思想和舆论氛围,把每一处远教站点建成党员教育的示范点,党建工作高质量开展的支撑点。
发挥聚拢乡村人才的带动作用。县委远教中心结合换届后基层远教队伍调整补充的实际,规定远教站点负责人原则上由所在村党支部书记担任,负责村级站点的日常管理、收看播放和意见收集等。要求基层站点管理员由乡土人才、入党积极分子、退伍军人、返乡有志青年、退休干部担任,充分利用这类人员的智慧和特长,激励他们依托远教站点发挥自身在产业发展、组织建设、村庄治理、文化振兴、环境保护方面的力量和作用。姜村镇田双村党员、村委会副主任、新型职业农民程关创业返乡后,积极主动发挥作用,针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匮乏的实际,主动投入资金380多万元,联合周边镇村乡土能人,成立乾县户户乐农机专业合作社,宣传推广农机飞防植保和农业新型实用技术,科学整合各类乡村农机服务资源,带动身边党员群众转变发展思路,科学作务种植,增加经营收入。截至目前,全县植保飞防专业飞手已经达到20多人,每年为乡村群众飞防小麦、玉米等农作物16万亩,为群众节约生产资金200多万元。
发挥促进产业提升的助推作用。县委远教中心坚持推进远教学用成果转化,组织每个镇办依托“五星级”示范站点建设1—2个党员远教学用成果转化示范点或示范基地,培养3—5户党员远教学用转化示范户和示范标兵,让一个个示范点、示范户成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助推器”。王村镇大王村是闻名中外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蛟龙转鼓”的诞生地,村党支部立足实际,围绕文化振兴这一主题,积极推进“蛟龙转鼓”非遗文化传承培养和产业转化。依托远教站点主动创造条件,建设传习基地,定期组织本村青少年参与“蛟龙转鼓”技艺的学习培训,推动特色历史文化的宣讲传承。成立乾县唐韵蛟龙转鼓演艺有限公司,把非遗文化传承与文化产业发展紧密融合,组织村民参与各类文化庆典演出,每年为群众增加收入40多万元。城关街道办夹道村党支部一班人,通过远教平台开阔发展视野,促进学用成果转化。立足本村土壤条件,紧盯蔬菜市场需求,发展特色种植,成立大葱专业合作社,申请注册“漠西大葱”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引导全村近一半的农户参与,发展会员100多户,涉及周边11个村,每年栽植大葱面积达5000余亩。仅此一项,可为本村群众增加收入达750多万元。
(中共乾县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