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延安市宝塔区温家沟村党支部坚持把远程教育作为教育党员、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创新探索“远程教育+”模式,深化拓展远程教育平台功能,着力把远程教育站点打造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和服务中心。
坚持学习教育为主,用好远程教育“大讲堂”。严格按照运行保障制度、管理员队伍建设制度、巡查制度、考核办法、约谈制度“五项制度”,把远程教育平台建设成为加强党员干部群众党性教育的“主阵地”,聚焦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常态化集中收看政治理论、先进典型、惠农政策等与党员群众紧密结合的学习内容,加强基层治理、村集体经济、基层党建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并结合疫情防控、党员年龄等实际情况,将党员分为2批,分层次、分批次进行专项学习,做到学前有预告、学中有记录、学后有讨论,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同时,把远程教育“固定学习日”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相结合,以“视频学习+现场教学+党员活动”的方式,组织外出党员、在家党员“同步学习、同步教育、同步活动、同步服务”,使党员时时开展学习、处处接受教育。一些年老党员、村民群众特别是从前不爱学习的产业大户纷纷表示,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可以学到接地气的实操技术,对大棚种植真的很有帮助。村党支部书记郭延安也表示,通过观看《治村十法:余村经验》对村级社会治理有了新的认识。
坚持人才培育为基,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紧扣“双培双带”要求,深入开展“本土育才”行动,积极整合农业、科技、医疗、教育、党校等优势资源,聘请专家教授、企业家、产业带头人等组成远程教育专家辅导团,强化进行技术指导、规划引领、政策解析,点对点、面对面讲技术、教方法、传经验,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共培育土专家11名,举办远程教育大讲堂8次。加强产业致富带头人队伍建设,通过农业、科技等部门专家团与香瓜王、草莓王等本土人才,共同组建一支实用技术服务队,提供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等服务,确保每户有一名实用技术人才。共培育产业示范户20户,真正让群众教育群众,发挥出典型示范、效益引导、技术帮扶、精神鼓舞作用。产业带头人周强在2020年带头垫资32万元平整土地,村民纷纷主动加入,累计投资1031万元,新建147个大棚,为村民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成果转化为要,做实学用结合“大文章”。按照基础在建、关键在用的原则,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学习终端站点日常培训作用,结合本土人才和院士专家等优势资源,广泛开展面向农村基层的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医疗保健和党性教育等培训活动,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坚持把“远程教育学用结合示范基地”建在大棚产业园、人才工作站等,定期邀请技术能手、学用标兵、大棚产业大户为广大农村党员群众进行经验分享与技术指导,帮助解决农户在种植及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切实提升党员群众从“学”到“用”的转化顺畅度,带领更多的群众强本领、搞增收。截至目前,已开展大棚种植等培训5余场次,受益群众超过300人。组建由涉农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村致富能手等11人组成的党员远教服务队,深入村庄农户、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大棚基地,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信息、送技术活动,帮助群众解疑释难,增强致富本领。
坚持服务基层为重,点燃乡村发展“新引擎”。积极推进“远程教育+”模式,充分运用远程教育“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一贯到底的系统优势,积极探索“远程教育+党建视讯”“远程教育+合作社+农户”和“远程教育+基层治理”等创新服务,以党建信息化引领农业农村信息化和基层治理信息化,助推乡村大发展。采取“场所共用、多网共享”模式,将党建云视讯与远程教育融为一体,“土专家”通过远程教育进行专项学习后,又通过云视讯进行分享经验,真正达到了闭环学习、循环传授的目的。村民曹正社种植的草莓由于管护不到位,价格最高才能卖到每斤60元,通过云视讯线上观看了宝塔区举办的“设施草莓管理技术”云直播活动后,对草莓的中后期管理,特别是施肥、病虫害防治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提升了管理水平,现在草莓每斤能卖到120元,进一步增强了发展大棚草莓的信心。该村持续做优做强果蔬种植、休闲采摘等特色产业,积极融入枣园红色旅游产业格局,大力发展现代休闲旅游采摘产业,建成日光温室大棚782座,户均1.5个大棚,实现家家有产业、户户能增收,以产业兴旺推动群众增收致富。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优势,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扬传统美德 树文明乡风”行动,增强党员群众勤劳致富、勤俭持家、文明守信的思想意识,并结合春节、七一等重大节日,为广大群众提供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4场次。结合致富能手、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以身边的典型教育身边的人,积极传播正能量,让乡村振兴的文明新风吹到每一名党员、每一个群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