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干部工作 / 干部教育 / 正文

三原:创新打造“五间课堂”助力党员 教育管理提质增效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10-12 15:39 作者:田雯宇 刘威伯

近年来,三原县坚持把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基础工程抓细抓实,创新打造“五间课堂”,不断丰富教育培训形式、细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载体,推动党员教育管理系统化常态化,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综合素质,增强党员整体战斗力和凝聚力。

打造“点单式”课堂,教育培训有方向。通过发放问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党员的学习诉求和对培训课程设置的意见建议,梳理统计后,由县委组织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党员知识弱项、能力短板、经验盲区等创新推出“必修+选修”特色课堂,党员可以在政治理论、乡村振兴、基层党建、基层治理等必修课及经济发展、安全生产等选修课中结合自身需求进行“点单”,促使党员从“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实现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的精准培训。今年以来,各基层党(工)委组织教学重点突出的“点单课堂”30余次,覆盖党员2400余人。

打造“榜样式”课堂,典型示范显担当。由基层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两优一先”、实用技术人才等组建宣传团队3支,采用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分享基层工作经验、讲解理论课程40余场,激励党员干部扎根一线为民办实事的工作热情。要求党员领导带头参加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统筹安排参加集体学习、写心得谈体会,抓住“领头羊”,充分发挥各类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领航带动作用,激发党员干部靠前一步、主动作为,推动各党支部对标提升、全面进步。

打造“沉浸式”课堂,现场教学促提升。坚持示范引领、现场实训,依托三原县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将县内红色故事、发展历程与党员教育相结合,创新教学理念,活化教学形式,实现课堂与现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打造渭北革命根据地烈士纪念碑、三原县党史学习教育基地、陂西镇蔡王村家风家训馆、大程镇西张村党性体检中心、陵前镇柴家窑村党群服务中心等“红色”现场教学基地9处。通过整合提炼,将各基地资源串联形成主题鲜明的特色教学路线3条,通过实地实物、鲜活讲解、互动体验等教学形式让党员在“沉浸”中提升工作技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党性意识,淬炼初心使命。

打造“送学式”课堂,学习教育不打烊。对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难以参训的老党员,由各党支部书记发动青年志愿者党员成立“送学志愿小组”,开展“送书到家,送学上门”活动,为老党员送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等“学习小书包”,“面对面”“零距离”讲思想、讲理论,确保老党员老有所学、学有所思、思有所感。积极关心询问老党员们的身体状况、生活情况,倾听记录他们对党建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体现组织关爱,着力打通党员教育培训“最后一公里”。

打造“指尖式”课堂,流动学习零距离。借助互联网技术,以“宣传党建动态,丰富组织生活”为宗旨,结合全县2200余名流动党员实际,开发推广使用“同心三原 流动e家”微信小程序。已常态化推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省市县重要会议精神,新闻动态、基层亮点、通知公告等400余条,建立起日常学习“指尖课堂”,让流动党员充分利用碎片时间登录学习,随时随地补钙聚能,全面提高党员整体素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目前,已经有1900余名流动党员登录小程序进行学习,累计时长4000余小时,形成多媒体、广覆盖的流动党员学习教育新模式。

(中共三原县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