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干部工作 / 干部教育 / 正文

武功:“四化”促“四链” 构建驻村干部成长闭环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2-10-14 16:24 作者:何海鹏、罗婷瑞

近年来,武功县坚持把教育培训、素质提升、科学管理、关心关爱作为加强驻村干部队伍管理的基础性工程来抓,通过精细化补齐、多元化拓展、科学化延长、人性化增强构建全方位、“全链条”驻村干部管理体系,不断拧紧驻村干部管理螺丝,持续上好乡村干事创业发条。

精细化补齐“提能链”。建立驻村干部常态化培养机制,探索形成以履职培训、技能培训、专题培训为一体的“培训链”,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坚持开展“个性化”和“菜单化”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理论授课+交流研讨+现场教学”等方式开展培训,对264名驻村人员进行分类培训,提高驻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政策水平。定期组织驻村干部开展工作学习交流,以“田间课堂”“电影课堂”“实景课堂”等创新模式实现跟踪培养。围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社会治理、集体经济等政策知识,组织开展专项测试,全方位、多角度检验驻村干部对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振兴政策的把握程度及政策的运用情况。截至目前,累计举办驻村干部专题培训班、现场观摩会和经验交流会等20余次,培训人数3000余人次,举行专项测验5次,提升了驻村干部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补齐了驻村干部政策业务短板。

多元化拓展“培育链”。围绕驻村工作中存在的“软、弱、虚、飘、松”等问题,通过提思想、强学习,查问题、解症结,严考评、促整改等举措,建立任务清单制度,推行周汇总、月通报机制,实现周周有进展、月月有成效。自活动开展以来,集中督查3次,形成工作专报2期,建立问题台账8个,召开汇报会16场次,现场观摩20余场次。坚持把乡村振兴“主战场”作为检验驻村工作队员能力实绩的“大考场”,按照“提升素质、增进交流、增强效果”的思路,充分利用单位人才、技术、资金、服务等资源优势,聚焦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实事等职责任务,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抓手,举办“擂台大比武”实践活动,交流驻村工作经验,展示工作实绩,宣传先进典型。今年以来,共推选出市级“优秀驻村第一书记”5名、市级“优秀驻村工作队员”3名,经验举措竞相涌现,创先争优蔚然成风。

科学化延长“成长链”。以压实工作责任为目标,联合县纪委监委、乡村振兴局等部门成立专项督查组,建立常态化联动督查机制,对全县驻村情况月抽查、季通报,年考评。聚焦驻村干部在岗守岗、重点任务落实情况,督促驻村干部转变作风、履职尽责。通过日常管理、阶段考核和年度考核,全面推进管理考核制度化、规范化,坚决防止“走读式”“候鸟”式干部产生。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手段,推出“钉钉打卡”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组织管理架构,及时汇总掌握辖区驻村干部到岗履职情况,切实弥补了以往人工考勤难考证、出勤统计不精准的漏洞,确保驻村干部管理权责清晰、精准高效,切实筑牢驻村干部个人的规矩意识,夯实各镇(街道)党(工)委日常管理责任意识,让驻村干部真正吃住在村、工作在村、用心在村。今年以来,已累计现场抽查9次,实地督查20余次,下发通报4期,组织召回2人,驻村干部认真履职、追赶超越的工作劲头进一步激发,干部深入群众为民解难、为民纾困的形象进一步树立。

人性化增强“保障链”。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激励与约束并行,以村级党组织建设“整镇过硬、整县提升”活动为统揽,新建、改建、扩建村级阵地105个,不断提高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高效办公、驻村设施的硬件基础支撑。对驻村干部严管厚爱,落实价值1000元的健康体检服务和100万保额的人身和意外保险,全力解决驻村工作干部的后顾之忧。督促各派出单位解决驻村人员的交通补助费、伙食补助费、通讯费等补助费用,鼓励和调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驻村干部干事创业内生动力。结合节日走访慰问、日常工作部署、深入基层调研等工作,与选派到村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开展全覆盖交心谈心,深入了解掌握驻村干部的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积极协调解决,消除后顾之忧,确保了驻村干部真蹲实驻、真抓实干、真帮实促,形成了驻村干部与群众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武功县委组织部供稿)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