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县始终把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提升全员能力素质的有力抓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高质量发展,实施“点餐式”精准培训,为建设“富强美好”新长武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撑。
聚焦需求,精准“点餐”。牢固树立培训导向。坚持把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作为党员干部培训教育的主线,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各类培训班次开班第一课。全面调查培训需求。将培训需求调查与镇领导班子综合研判和基层党建考核相结合,通过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广泛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培训需求。精心制定培训计划。坚持思想破冰引领全员能力素质提升,科学制定全员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拓宽眼界、提升素质。采取党员教育集中学、政策理论全员学、致富技能分类学、群众点播随时学相结合的形式,发挥远程教育平台作用,先后组织党员干部学习省市县规定节目40个、群众自选主题课件565期。分层分类组织培训。根据不同级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培训。先后举办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统战干部培训班、生态环保业务知识培训班、果农专业技能培训班等3天以上主要班次16个。
丰富内容,均衡“配餐”。思想淬炼凝神铸魂。构建日常培训、网络培训、脱产培训相结合的“三维立体式”培训模式,聚焦理论武装、党性修养、业务素质、廉洁从政、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培训内容,赋能培训“全覆盖”,增强队伍“硬实力”。党性锤炼补钙壮骨。依托长武县革命历史陈列室、亭北革命活动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组织230余名学员开展现场体验式教学;组织47名学员赴延安开展为期5天的“延安精神再教育”专题教学,拍摄《长武赤焰照征程》红色专题片,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提升精神境界,强化责任担当。能力锻炼赋能充电。聚焦高质量发展,科学编排班次,实施乡村振兴业务骨干示范培训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新录用公务员培训班等8个重点班次,着力解决干部思想封闭僵化、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实践历练增技奔富。创建挂牌4个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实践培训基地、长武县干部培训教育现场培训基地,培育命名8个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转化示范点,打造学用成果转化的示范区、全员培训的新课堂、专家人才的试验田、名优品牌的孵化器、先进理念和实用技术的推广站、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灵活方式,有效“送餐”。完善实践研学制度。安排开展县情调研、拓展训练等教学活动,邀请13名学用转化示范标兵在现场培训中授课25节,培训群众1154人,现场帮助群众解决疑难问题142件,深入田间地头、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等开展技术咨询、现场指导50余次,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坚持交流互学制度。邀请市、县部门20名领导干部进行专题授课或案例教学,安排45名党员干部现场交流发言,使培训内容“干货”满满、更“接地气”。坚持以考督学制度。先后组织全县1400多名干部开展党的二十大应知应会理论知识考试、作风建设专项行动理论知识考试等4场考试,帮助干部找准差距不足。坚持线上自学制度。先后举办学习弘扬延安精神、高质量发展等网络专题培训6期8520余人(次),有效破解工学矛盾、填补调训空档,陕西干部网络学院人均达到95学时。
双向互评,追溯“评餐”。强化培训管理。建立完善干部教育培训联络员队伍,健全培训档案,强化日常培训信息互通和联络备案,分层建立调训台账,防止多头调训、重复培训,广泛收集培训反馈意见,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学员管理。推行“一二三”学员管理办法,即一份计划(教学计划)、两本册子(点名册、签到册)、三张表格(研讨发言安排表、培训需求调查表、学员意见反馈表),做到学员管理规范化、教学组织精细化。强化站点管理。对站点管理员队伍实施“AB”岗模式,并要求认真填写“三册一簿”。建立了远程教育设备运行情况动态监测机制,对存在的设备故障及时进行维修更换,做到随时发现、随时处理,确保站点零故障、不掉线。
(中共长武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