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平市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聚焦党员“选”“育”“用”,重点做好“三项加法”,全面助力党员教育提质增效。
“广育+优选”,提升党员发展质量。高度重视“育苗”工作,采取“广度挖掘、温度联系、深度培养”的思路,广泛开展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筑基行动,指导基层党组织按照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新发展党员的平衡比例开展培养教育工作。从严从实做好“选苗”工作,严格履行谈心谈话、培养培训、集体研究、档案纪实等工作程序,健全完善“月调度”“季研判”“半年统”“年总结”等制度机制,切实考准考实每一名入党人选的动机目的、政治素质、资格条件、入党程序等,坚决防止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和严重违反入党程序等违规违纪问题发生,推动发展党员工作科学规范可持续。
“点单+配送”,提升教育培训水平。注重发挥基层调研“指挥棒”作用,充分体现党员在教育培训中的主观能动性,采取问卷调查、谈心谈话、现场调研等方式,摸清找实基层党员“培训之需”“点单诉求”。在此基础上,市各级党委结合不同党员群体,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内容涵盖政治理论、重要政策、科教文化、社会治理等方面,切实回应党员关心关切的问题。兴平市立足实际,创新推进“三个一”培训工程,即年内组织一次“领头雁全员轮训”“党务干部集中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新党员示范培训”。重点学党章党规、习党建实务、法律法规、资产管理等知识,有效提升了党员的履职能力和政治素质。
“管理+服务”,提升队伍综合能力。针对党员队伍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年龄结构的差异化特点,探索实行分类教育管理模式。针对流动党员,探索建立“一人一档”“一人一证”“一人一联”的“三个一”教育管理制度,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针对农村党员,推动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志愿服务等活动,引导农村党员进一步明确党员身份、增强党性锻炼;针对社区党员,充分发挥社区干部党员、社区无职党员、社区在职党员三类党员群众作用,推进社区治理标准化、全民化、专业化。从而为兴平党员发展工作提供保障。近年来,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志愿服务,有效地发挥了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了全市党建工作有序有效运转。
供稿:兴平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