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干部工作 / 干部教育 / 正文

泾阳:“泾”锐之师·青训营打通年轻干部成长“快车道”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05-13 09:45 作者:张海萌

近年来,泾阳县以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契机,依托安吴青训班红色资源优势,按照“传青训风采、锻“泾”锐之师、展昂“阳”斗志、创一流佳绩”的思路,创办“泾”锐之师·青训营,聚焦“选优、育强、管好”三个维度发力,努力打造一支朝气蓬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堪当重任的年轻干部队伍。

精准科学“选”,做到择优入营。坚持高点定位,精心谋划布局,多渠道发掘、多层次发现,把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纳入干部培养“蓄水池”,为做好培训工作奠定基础。“高站位”统筹谋划。站在为全县发展培养储备新生力量、接续力量的高度,聚焦当前需求与未来发展双重目标,通过沟通研讨、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分析年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泾”锐之师·青训营实施方案》,确保培训科学精准,取得实效。“零距离”精准识别。按照“三不五看”原则(不看背景、不看表面、不看资历、看政治素质、看综合表现、看专业特长、看培养潜力、看成长经历),灵活运用民主推荐、综合研判、干部队伍建设调研等方式方法,了解掌握全县年轻干部储备情况,将优秀年轻干部第一时间识别出来。“严标准”筛选认定。按照“后备推荐+综合研判+组织确定”的方式,以“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工作作风好”为原则,结合日常表现、工作实绩等情况,择优筛选第一期学员30名,以“90后”、重点本科为主,第二期学员40名,以“95后”干部为主体,涵盖选调生、公务员、事业干部等各类别优秀人员。

精心施策“育”,做到增智提能。坚持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注重多元化培养,全方位、精准式推进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年轻干部综合素质。专业训练“强素质”。开设“青苗学堂”,突出务实管用,通过“学员建议+组织审核”方式,确定党的二十大精神、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课程,做到政治能力和业务能力培训全覆盖。目前,已举办“青苗学堂”14期,组织学员参加“泾”锐大讲堂8期。开展情景模拟活动,设定学员角色,让学员在情景模拟中身临其境、直面难题,切实达到“以学补能、以练促学”目的。实践锻炼“壮筋骨”。组织学员参与乡村振兴暨项目建设观摩活动16期,使学员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各镇(街道)发展定位和规划。采用“自主选岗、按需定岗、统筹调岗”方式,分3批次安排学员到招商、信访等艰苦吃劲岗位,锤炼工作能力。拟定14项调研课题,安排学员结合自身岗位确定1项调研课题,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外派历练“拓视野”。组织学员在安吴青训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筑牢思想根基。开展“激发青年活力·凝聚青春力量”破冰活动,培养学员团队精神。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沉浸式调研学习活动,引导学员深耕基层沃土、磨砺实战本领。选派6名年轻干部赴江苏盐都交流学习,11名年轻干部在对口业务部门挂职锻炼,增强年轻干部的专业素养和履职本领。

精细跟踪“管”,做到严爱并举。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及时跟进评估培训效果,不断激发学习热情,有效推动教育培训提质增效。紧盯需求从严管理。构建上下协作、齐抓共管格局,搭建“营长统筹+班长负责”组织架构,建立“小班制”,及时了解掌握学员信息反馈,科学调整培训内容,确保培训针对性强、操作性高。明确标尺从严考评。坚持定期听、随机察、年度考相结合,动态掌握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平时成绩等指标,全过程跟踪记录学员课堂实训、实践锻炼的现实表现,引导学员在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中成长成才,确保学员“出炉”即“出色”。树立导向择优选用。将“用好一个、激励一片”作为人员调配的根本遵循。对学习态度不积极的学员,及时教育引导,谈话提醒;表现突出、各方评价好的,纳入后备干部储备库,选拔使用时优先考虑,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近年来,先后有1名学员转任重要岗位、6名学员提拔副科级领导干部、4名学员晋升职级。学员们逐步从“基层小白”成长为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近年来,青训营经验做法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各基层党组织也积极探索年轻干部培养新模式,不断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先后打造了云扬先锋营、桥底青年说、口镇谷口学堂等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年轻干部培养平台,真心实意为优秀年轻干部成长铺路搭桥,进一步激发年轻干部活力,助力描绘泾阳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供稿:泾阳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