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寿县为深挖离退休干部人才资源“富矿”,以选才筑基、用才增效、聚才强能为主线,构建全链条银发人才服务体系,推动11类专业人才、2支志愿服务队,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领域释放“银发智慧效能”,累计开展各类服务活动三十余场,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银龄动能,激活银发人才“一池春水”。
“选才入库”构建人才储备体系。建立“部门联动+精准摸排”工作机制,联合组织、人社、教育等8个部门开展拉网式调研,通过个人自荐、组织推荐、社会举荐等方式,在党建指导、农业技术、法律咨询等11个领域挖掘银发人才57名,按专业类别建立“银发人才信息库”。实行“一人一档”动态管理模式,定期更新人才专长、服务意向等信息,同步组建理论宣讲、乡村振兴2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实现从“零散发力”到“组织化作战”的转变。退休农技专家耿兴利被纳入农业技术类人才库后,主动对接5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开展农业技术培训12场,带动200余户农户增收。先后被评为陕西好人,全国科普惠农先进个人,永寿县农技推广先进个人等。
“用才增效”搭建作用发挥平台。依托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活动阵地,打造“银发人才服务矩阵”,推动人才优势与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在理论宣讲领域,4名银发讲师组成“银发宣讲团”,深入社区、校园开展专题宣讲12场,覆盖群众800余人;在基层治理一线,退休干部张贵森牵头成立“调解室”,成功化解邻里纠纷7起,成为社区矛盾化解的“智囊团”;在乡村振兴战场,农业类人才董建平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70余次,向种养殖户发放资料1.5万份,助力3个村集体经济项目实现年产值增长20%。先后被评为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农民培训教材主编队伍成员,陕西省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陕西省畜牧兽医协会会员,陕西省秦牧智库专家,陕西省点赞三秦科普人物,咸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咸阳市劳动模范。此外,银发人才还累计为抗疫救灾、助农帮扶等捐款3.2万元,用实际行动诠释桑榆担当。
“聚才强能”打造发展生态链条。建立涉老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整合老干部局、老龄委、老科协等7家单位资源,形成人才共育、需求共商、服务共推的工作格局。实施“银领先锋”培育计划,通过举办专题培训班、组织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等方式,提升银发人才服务能力。“通过完善激励保障机制,让银发人才在发挥作用中有荣誉感、获得感。”下一步将拓展医疗保健、交通出行等优待政策,让银发人才服务更有温度。
供稿:永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