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旬邑县把选调生培养作为储备基层治理人才的重要抓手,通过构建“制度管理、培育赋能、实践淬炼、严管厚爱”全链条机制,推动选调生在基层一线“墩苗壮骨”,实现从校园到田间的角色蜕变,为县域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制度固本,构建闭环管理“生态圈”。旬邑县建立“县委统筹、镇街主抓、村级协同”的三位一体管理体系,将选调生精准派驻到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等职,确保人岗相适。创新“2+1”导师帮带机制,由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组成“导师团”,围绕政策落实、群众工作、矛盾调解等开展“沉浸式”指导,帮助破解“水土不服”难题。严格执行日常考勤、请销假等制度,严禁截留借调,推动选调生真正“驻村扎根”。乡镇党委每月听取工作汇报,既传导责任压力,又精准指导方向,让制度成为成长“护航器”。
培育赋能,搭建多维成长“加油站”。依托马栏革命旧址等红色资源,常态化开展党性教育,通过重走革命路、参与田间劳作等方式,筑牢“人民至上”宗旨意识。将选调生纳入全县干部培训规划,开设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等专题课程,采取“党校授课+基地实训”模式,提升专业化能力。每年组织“小步快跑”式国情调研,推动选调生深入农户撰写调研报告,培养系统思维。同时,有意识地将其推向信访维稳、产业发展等一线岗位,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积累“接地气”的工作方法,锻造“能扛事”的过硬本领。
一线淬炼,打造干事创业“练兵场”。把乡村振兴一线作为“试炼场”,鼓励选调生在基层治理中挑重担。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他们发挥学历优势,助力谋划电商直播、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在矛盾调解中,主动化解邻里纠纷、政策落实难题,成为党群“连心桥”;在民生服务中,牵头解决道路亮化、饮水安全等具体问题,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认可。这种“干中学、学中干”的模式,让选调生在复杂环境中磨砺心智、提升能力,实现从“校园人”到“基层通”的转变。
严管厚爱,营造拴心留人“好环境”。建立选调生信息库,实行日常、年度、期满考核相结合的立体考核体系,聚焦实绩、作风、群众满意度,让考核成为“指挥棒”。对表现突出者,纳入后备干部重点培养,树立“凭实绩用干部”导向。同时,县委组织部与镇街定期谈心谈话,解决住宿、交通等实际困难,在生活上贴心保障、工作上撑腰鼓劲,让选调生感受到“组织温度”。严管与厚爱并重,既让纪律“红线”清晰,又让成长“阶梯”畅通,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从“纸上谈兵”到“脚下沾泥”,旬邑县的选调生培养机制,不仅为年轻干部铺就了成长“快车道”,更让基层成为锻炼、发现、使用干部的“主阵地”。随着一批批选调生在田间地头扎根、在民生一线历练,他们正以青春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供稿:旬邑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