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宝鸡市渭滨区英达路社区广场,舞步轻盈,笑语盈盈。退休教师张宝岭舒展手臂,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现在跳舞,心里再不用吊石头了!”曾几何时,这片繁华商业区环绕的热闹场地,却是周边居民心头一道难解的“噪声结”,而英达路社区的办公电话,几乎成了投诉专线。
噪音扰民:广场欢歌变邻里心结
英达路社区广场上,当欢快的广场舞音乐毫无约束地穿透楼宇,这份热闹便成了紧邻高层住宅居民的持续煎熬。“夏天窗户根本不敢开,孩子马上中考了,晚上回来写作业都是问题!”“书记,这咚咚声实在受不了啦!我老伴刚做完心脏搭桥,再这么吵,我们真要报警了!”英达路社区党总支书记赵艳回忆那段焦头烂额的日子,“这类电话像一根根刺,扎在社区和谐的表皮之下。”一面是群众合理的健身娱乐需求,一面是居民对宁静生活环境的迫切呼声,这道治理难题,如同沉甸甸的担子,压在社区党总支、居委会肩上。
红色引擎:小切口撬动治理僵局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面对这道看似无解的“噪声结”,英达路社区党总支部主动破题,将“广场降噪”作为年度重点工作,列入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一年十件实事”,由社区书记带队,党员骨干齐上阵,深入广场“蹲点”感受音量冲击,逐户走访倾听居民心声,召集舞队代表、住户代表、物业共同座谈,最终达成共识,既不能“一刀切”禁止活动,更不能放任噪声影响民生。
党总支敏锐捕捉到科技赋能的可能性。经多方联络与实地考察,联合区城管执法局,成功引入陕西烽火宏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定向音响系统进行试点。“声波像手电筒的光束,只朝特定方向传播。”技术专家在现场生动演示。班子成员带着党员志愿者,协助技术人员反复调试角度、测量分贝,力求将音乐声精准“锁”在舞池范围内,场内清晰度不变,场外音量呈断崖式下降。
静音重启:小装置解决党群大烦恼
当首批定向音响在广场启用时,效果立竿见影。广场舞领队杨永红率先试用,惊喜不已:“奇了!我们圈子里照样听得真真切切、跳得尽兴,可几步开外,声音就像被‘吸’走了!”实地检测数据印证了这份惊喜,定向区域内音效稳定在约80分贝,符合活动需求;而一旦跨出设备覆盖的15~30米范围,音量骤降至60分贝以下,达到居住区昼间环境噪声标准。困扰社区多年的噪声顽疾,被这小小的“科技神器”精准化解。
曾多次投诉的御园华庭住户于先生,在社区回访时感慨:“现在下班回家终于能开窗透气,孩子写作业也安心了。这个法子,真是办到了我们心坎上!”舞友更是点赞称快:“跳得安心,邻里舒心,这才叫双赢!”
小小的定向音响,如同社区党总支精心按下的“静音键”,它调低的不仅是分贝值,更调顺了邻里关系,调高了居民的幸福指数。这场“降噪”实践的成功,是科技力量的巧妙运用,更是英达路社区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缩影。
供稿:宝鸡市渭滨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