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城市党建 / 正文

安塞区:“双报到、双承诺”赋能基层治理
激活共治共享新动能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06-17 15:48 作者:石兰煜

行走在延安市安塞区,党员干部活跃在社区一线,为居民排忧解难;老旧小区改造如火如荼,一个个民生项目切实落地。近年来,安塞区全面落实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承诺”制度,通过党建引领,推动资源下沉、服务聚集、力量延伸,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强基赋能,筑牢基层治理根基。区委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机制、协同发力。一是织密责任体系,贯通“一张网”。构建“区委统筹——街道协调——单位协同——社区承接”四级联动责任链,区委组织部牵头制定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进社区“双报到、双承诺”实施意见和“双报到、双承诺”纪实手册,明确驻区企事业单位提供资源、党员认领岗位双向责任,建立党建联席会议、述职评议考核等制度,压实243家报到单位主体责任。同时,贯通“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党组织体系,编织起一张全域覆盖的基层治理网络。二是创新管理模式,打好“组合拳”。推行“清单式”精准管理,以“需求清单”收集社情民意,梳理出停车难、管网老化等132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资源清单”整合医疗义诊、法律援助等68类辖区优势资源;以“项目清单”推动服务落地,形成“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的高效闭环。其中,主城区民生“三顺”工程让2.3万余人受益。此外,创新“三色”动态管理,通过“百家熟”活动为居民分类提供精准服务,搭建“微心愿”认领平台,让党员帮扶困难群体更贴心。三是严格考核监督,用好“指挥棒”。将“双报到、双承诺”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依据党员服务情况进行量化积分,与评先评优、绩效考核挂钩。累计开展12次专项督查,约谈3名履职不力单位负责人,承诺事项办结率高达96%。

握指成拳,凝聚基层治理合力。在“双报到、双承诺”工作推进中,区委聚焦基层治理“资源散、力量弱、协调难”等问题,深化共建共治共享。一是街道发挥“治理枢纽”作用。每季度召开党建联席会议,统筹协调驻区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各方力量参与共建共治。今年以来,开展“百人宣讲到社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系列活动,理论宣讲11次,受众达9000多人次;二是驻区单位发挥“共建共享”作用。243家驻区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积极履行共建责任。年初到社区报到,签订共建协议,认领各类服务清单,承诺服务事项。今年以来,联合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26次,实施42个民生项目,举办12场文体惠民活动,应急管理部门还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开展12次专业化培训演练,形成治理共同体;三是党员发挥“服务先锋”作用。在职党员化身“服务先锋”,走进社区、网格、楼栋,积极参与社会治理。130支“张思德党员先锋服务队”活跃在各个角落,累计认领2425个承诺服务事项,已兑现1770个,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2万余件,营造出“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

提档升级,绘就基层治理答卷。“双报到、双承诺”有效破解了基层“小马拉大车”困境,探索形成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一是党建领航,转化组织优势。依托社区和网格党群服务中心,打造社区养老驿站、假日课堂、暖“新”驿站等5个特色服务场所,建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每个楼栋悬挂网格员信息公示牌,吸纳在职党员、社区志愿者等担任网格信息员,共同参与社区治理,让辖区居民享受“家门口”的便捷服务;二是靶向发力,实现精准匹配。通过“社区需求+单位资源”精准匹配,构建起“社区统筹、单位支持、党员参与”长效机制,以清单管理摸清需求、整合资源,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对居民进行分类,提供精准化、差异化服务,实现特殊群体帮扶全覆盖;三是系统集成,推动整体联动。依托“四级体系”压实责任链条,以报到单位为支点,撬动机关、企业、党员等多元力量向社区集聚,深化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服务联抓、难题联解、活动联办“五联共建”,引领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和群众共同参与,实现资源有效整合,全面提升治理效能。

安塞区“双报到、双承诺”工作有效破解了基层治理难题,实现党建与民生同频共振。下一步,安塞区将持续深化机制创新,强化数字赋能,推动“双报到、双承诺”从“有形覆盖”向“有效治理”升级,全力打造基层治理的“安塞样板”。

供稿:延安市安塞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