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5年,咸阳市秦都区持续深化推进“承诺有声·践诺有行”一年十件实事活动,创新推行“1121”工作法和“离案工作法”,推动全区116个社区党组织精准确定并高效落实1167件民生实事清单,着力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把温暖融入百姓心坎里。
“1121”精研细定,清单源于民声。为彻底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确保实事项目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秦都区建立了“一查一议两审一公开”的“1121”工作全链条机制。社区党组织变“坐等上门”为“主动下沉”,深入小区楼栋、居民家中,依托“板凳会”“芙蓉议事会”“石桌议事会”等灵活多样的议事平台,广泛倾听居民在衣食住行医教养等领域的急难愁盼;组织居民代表、党员、网格员等共商共议,汇集民智形成问题清单初稿;经社区支委会、党员大会、群众代表会议充分研讨、初筛整合后,提交街道党工委、区委组织部两级联合审定、逐项把关,严格筛选合并,剔除虚浮事项,最终形成涵盖关爱“一老一小”、帮扶特殊困难群体、组织文体活动、提供便民服务、参与环境整治等八大类共1167项实事清单。全区社区党组织实事清单通过“秦都先锋”公众号、社区宣传栏等线上线下渠道全面公示公开,主动邀请居民“围观”、监督全过程,确保项目源自民需、回应民声。
“离案+移动”贴身解难,服务直达一线。清单既定,重在落实。今年,秦都区在全区推广“离案工作法”,打破坐等群众上门模式,推动社区工作者走出办公室、下沉到基层一线,发挥“宣传员、巡查员、信息员、调解员、服务员”等作用,结合“移动办公桌”,将服务窗口前移至小区广场、居民院落。社区工作者化身为“流动办事员”,在日常走访中为行动不便群体提供高龄年审、养老认证等“上门代办”;“点对点”联合相关部门、物业、志愿者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增设公共设施、整治辖区环境,“面对面”依托“芙蓉大妈”“178睦邻管家团”“悦邻里帮帮团”等基层自治组织化解居民矛盾,“移动办公桌”现场受理诉求、解读政策,实现“服务零距离、办事少跑腿”。截至目前,1167件民生实事项目已过半有序落地,累计提供医疗、康养、托管、护理等“一老一小”服务20余项,开展各类特色活动100余场次,惠及居民超3万人次。
长效机制固本强基,共建共享促长效。办好民生实事,非一日之功。秦都区着眼长远,着力构建长效机制,确保惠民实效可持续、效益再提升。压实责任体系,明确街道社区责任分工,完善“项目认领、责任到人、节点管控”推进机制,确保件件实事落地见效;深化共建共治,建立并推广社区主导,辖区单位、联建部门、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以及广大居民共同参与的“多方议事机制”,合力解决百姓烦心事,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持续健全考评激励机制,定期督查活动开展情况和实际效果,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和优秀经验做法。通过制度化管理和常态化推进,居民对社区干部的认可度和信任度持续提升,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1167件民生实事的郑重承诺,正稳步转化为千家万户可感可及的幸福实效。
(供稿:咸阳市秦都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