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城市党建 / 正文
咸阳市秦都区坚持党建引领,在全区10个街道推行“离案工作法”——

离开行政“案头” 主动上门服务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03 08:36 作者:张乐佳 崔巧玉

7月1日,咸阳市秦都区人民路街道天王第一社区广场上,几位中医在为居民义诊。

“最近,社区办了好多活动,有义诊、送药上门、免费理发……服务可好了。”老人刘秀芳笑着说。

这是秦都区推行“离案工作法”,带动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破题”转变的一个场景。

去年以来,秦都区以党建为引领,围绕民生实事,在全区10个街道全面推行“离案工作法”,组织社区干部下沉网格,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化解矛盾,通过离开行政“案头”,走进群众“心头”。

“我们聚焦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需求做好服务。”天王第一社区党支部书记罗永军告诉记者,实施‘离案工作法’后,为更好满足居民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社区探索出不少服务妙招,比如成立社区“陪聊团”,解决老人内心孤独、缺乏关爱的问题;制作“爱心提示卡”,解决独居老人面对突发情况求助无门等问题。

“离案工作法”点燃了基层创新的火种。不少街道和社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独具特色的服务模式。

在老旧小区密集、流动人口多、弱势群体基数大的吴家堡街道,服务精准化成为破题关键。

吴家堡街道创新打造“红黄蓝”三色动态分类管理法,让服务资源精准对接群众所需。

吴家堡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丹介绍,“红黄蓝”三色动态分类管理法即对“红色关注户”和“红色重点户”坚持“周必访”,对“黄色租房群体户”实行“月敲门”,对“蓝色常态家庭户”实施“基础服务+应急响应”。

“这种‘一户一档’、精准服务的工作模式,有力推动了基层治理从粗放式管理向精准化服务加速转型。现在,街道网格事件主动发现率提升至96%。”李丹说。

服务精度不断提升,服务的广度也在同步拓展。

渭阳西路街道西电社区打破传统“坐班制”的时空束缚,创新构建了“空间离案+时间离案”双轨机制,让干部在走访中巡查安全隐患、环境治理、邻里纠纷,同步收集居民意见、解决问题。

不久前,西电社区网格员吴启明和同事走访社区时,发现社区电建小区两户居民因为绿化用地问题发生了争吵,便及时联合物业进行协调解决,很快就化解了两家的矛盾。

“简单问题即查即改,复杂问题上报解决。这就是‘离案工作法’的效果。”吴启明介绍,“空间离案+时间离案”双轨机制实行后,空间上,社区工作人员每日下沉网格不少于2次;时间上,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时段拓展为“坐班4小时+网格走访4小时+网格微信群线上动态响应”。

“‘离案工作法’的核心在于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倾、服务下沉,让社区链接社会资源和力量,为居民提供组团式服务,推动治理格局从政府治理转向社会治理、群众自治。”秦都区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杨斌表示。

目前,秦都区共划定基础网格1307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超7000人。截至5月底,通过“离案工作法”和网格治理,秦都区累计上传“随手办”事件24万余件,各街道高效流转处置网格问题422件,区级层面协调处理疑难问题18件,办结率持续保持高位。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党建引领、联政融社、共治共享’的基层善治模式,继续推行‘离案工作法’,全面推广‘红黄蓝’三色动态分类管理法,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杨斌说。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