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丁白路社区暑期成长营课堂上,志愿者与社区儿童互动。 本报记者 刘曌琼摄
本报记者 刘曌琼 实习生 权小童
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近年来,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路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资源整合为重点、以精准服务为抓手,积极探索“一社区一特色”品牌建设,在辖区精心打造了26个特色化、品牌化社区服务项目。
“精品文化社区”品牌、“银龄课堂+幼小托育”品牌……社区党建服务品牌渐次开花,串起民生“幸福链”,亮点纷呈、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正在形成。
党建引领:
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每周5天的菜谱不一样,还有志愿者帮忙盛饭打包,特别暖心。”7月10日,御笔华府社区居民张希琴说。
5月下旬运营以来,公益食堂已成为社区不少老年人就餐的选择。
“我们社区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300多人。走访中,我们了解到有些老年人生活比较节俭,身体也不太好,吃饭常常凑合。”社区党支部书记张蓓说。
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如何破解?
御笔华府社区党支部创新开展“‘御’你一起·‘135+N’”服务。张蓓介绍,“1”即坚持党建引领,凝聚服务力量;“3”即开展深化理论宣讲、网格治理、志愿服务3项服务;“5”即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社会工作室、邻里集市、社区工作群和主题活动5个平台;“N”即多元共治力量,筑牢为民服务阵地,激发党群共治活力。
依托“‘御’你一起·‘135+N’”服务品牌,社区广泛征求意见,统筹辖区资源,引进爱心企业为社区65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目前已为超4500人次提供就餐服务。
“社区是我们的家园,党支部是‘主心骨’,社区事咱也要出份力。”社区党员志愿者王安营介绍,不少居民、商户及企业都在自发为公益食堂捐钱捐物。
“社区对大家的捐赠进行登记、公布,未来也将链接更多资源,让公益食堂惠及更多居民。”张蓓说。
居民的事“大家议”,利民的事“一起干”。“‘御’你同行·‘135+N’”服务品牌推动社区治理实现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的转变。
精细服务:
“民生难点”变“幸福支点”
“未来,我们能生活在海里。”
“我们有各种交通工具,能坐着飞船在太空飞行。”
……
7月8日上午,丁白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的暑期成长营课堂上,孩子们围绕“未来城市”建设,发表自己的见解。
之前,一到暑期,孩子谁来管成为不少家长的困扰。
丁白路社区整合社区、学校、企业等多方资源,推出了公益暑托服务,打造涵盖课业辅导、非遗体验、生活技能、科学探索等系列课程的青少年成长“第二课堂”。
丁白路社区党支部书记耿意介绍:“我们打造‘红心暖民心’党建服务品牌,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社区居委会、物业企业为服务基础,社会组织、职能部门、群众代表等多方参与的‘1+2+X’治理模式,做到知民情、解民意、助民困、聚民心。”
此外,丁白路社区创新联动联办机制,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物业接单、反馈结果、群众评单”的“五步工作法”,建立由社区、物业、居民代表、职能部门、责任单位五方参与的综合治理议事机制,召开“五方议事会”共同协商解决社区治理问题,将“民生难点”转化为“幸福支点”。目前,社区已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健身设施不足、小区供暖管道维修等问题。
文明浸润:
从“文化惠民”到“以文促治”
6月30日,一场文艺汇演在红专南路社区健身馆举办。社区文艺达人齐聚一堂,用合唱、歌舞、戏曲等形式,为党的生日献上最炽热的祝福。
红专南路社区是由西安邮电大学、陕西省教育厅等5家单位及家属院组成的板块型社区,辖区教育文化资源丰富。
构建和谐美好的社区生态是“关键小事”,更是“民生大事”。
如何以文化为纽带,凝聚人心、增进共识?
红专南路社区坚持以文聚人、以文化人、以文促治,着力推动文化建设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通过弘扬传统文化、丰富活动内涵、拓展文化外延等方式,以老年大学、红色驿站、社区文史馆等为平台,开展文明评比、文艺演出、志愿服务等活动,多措并举打造“精品文化社区”品牌。
目前,红专南路社区已成立社区老年大学、民族交响乐团、书画协会、诗词吟唱社等近20支文体团队,打造了文体活动室、电子图书阅览室、文史馆、宣传长廊、篮球场等线上线下文化阵地,并依托传统节日广泛开展“巾帼心向党,最美半边天”T台秀等活动,基本上天天有活动、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比赛、节节有展演。
红专南路社区居民表示,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还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文化氛围。
从文化惠民到以文促治,文化社区建设“一路生花”。红专南路社区先后获得“全国文明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多项荣誉,居民也在文化浸润中幸福感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