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城市党建 / 正文

莲湖区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提升基层治理服务能力水平新路径

——以土门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创新试点为例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07-18 11:11

近年来,莲湖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把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作为破题之举,选取土门街道作为先行试点,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主责主业,创新实施“五个一”工作模式,推动信息在基层汇聚、力量在基层整合、矛盾在基层化解,全力探索提升基层治理服务能力水平新路径。

坚持“一盘棋”,完善机构调整

将街道机构改革和试点任务统筹谋划,确保同步推进、一体成型。一是机构设置做“优”。根据精简统一效能、分类统筹优化的原则,科学调配街道编制资源,重新测算核定机构领导干部职数,整合街道现有各类工作力量,综合设置“五办两中心一队”8个职能机构,人员配备重点向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综合执法等一线部门倾斜,变“向上对口”为“向下对应”,由“对上负责”转为“向下服务”。二是过渡期间做“稳”。按照“编随事转、人随编走”原则,稳步推进机构、队伍、工作融合,完成职能机构64名人员调整,转隶8名综合行政执法队成员,实行“AB岗”机制,确保人员“接”得住、“转”得出、“融”得好。三是干事热情做“活”。进一步优化街道领导班子结构,选派区级综合业务部门优秀干部到街道任职,班子平均年龄降至41岁,为全区“凭实干立身、用实绩说话”做出表率。采取减上补下,新增1个事业处级岗位,8个事业科级岗位,极大调动了事业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同时,重新任命9名行政科级干部和6名事业科级干部,科级干部平均年龄降至39岁,研究生以上学历增至5人,干部队伍面貌焕然一新,整体结构和素质进一步优化。

强化“一聚焦”,规范阵地建设

聚焦管用务实规划阵地空间,助力街道各项工作高效化、便民化、标准化。一是“一体推进”统筹集约高效功能布局。针对建设标准、功能设置、形象标识、运行管理和组织保障等具体内容进行科学布局,立足“一核两院多轮驱动”功能定位,明确了以街道党工委为统领,以街道南北两个办公区域为依托,北院建立集城市宣传展示、市民教育、便民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党群服务阵地,南院依托城管、司法、公安、武装等职能打造街道级标准化综合执法和社会治理服务阵地,做到各有侧重、特色鲜明。二是“一站直达”优化便民助企多维空间。实施便民服务阵地亲民化改造提升,设置综合治税、工商管理、综合服务3个政务服务窗口,实行“综合窗口受理、内部数据流转、全程跟办服务”的工作模式,将多次办变为一次办。增设开放式阅览室、公共药箱、轮椅、冰箱、自助咖啡等便民设施,让群众在办事的同时感受到家的温馨。三是“一揽到底”打造综合执法标准阵地。按照“四室一厅一中心”(办案室、执法办公室、资料管理室、谈话室、接待大厅、指挥协调中心)标准化打造理念,建立公安、市场监管、环保、城管等其他执法力量集中下沉办公点,整合统一街道综合执法办公场所标识,配备执法记录仪、执法车辆等,为综合行政执法顺利开展提供坚强保障。

明确“一主线”,健全体制机制

以资源力量全面下沉为主线,凝心聚力推进“街道事街道管”。一是执法力量“下沉”基层。从街道管得了、接的住的实际出发,赋予街道11项可承接行政执法事项。围绕流程重塑,制定《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主要职责》等11项内部职责规范,并由区级部门指导,自主编制形成全市首部街道级《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指导手册》和《文书参考样式》。为解决多头指挥、分散执法、重复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实行“1+3+N”扁平化管理,由街道综合执法中心下设3个执法队,分工协作做好街道赋权执法事项,同时横向做好派出所、文化稽查、资源规划、卫生监督、治污减霾等其他基层执法力量协同,实现区级职能部门执法事项和执法力量向基层延伸,有效解决基层治理“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问题。二是基层问题“联动”全域。明确“街呼区应”7大类57小项事项清单,按照“网格巡查、发现问题、流转交办、协调联动、有效处置”的五步闭环工作机制,联动涉及事项的区级部门快速精准解决问题,推动形成“矛盾纠纷及时化解、群众诉求及时响应”的基层治理格局。三是区街联动“培育”队伍。坚持党建引领抓牢组织基础,成立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党支部,建立执法队伍党员学习教育制度。实施业务能力水平强训,实施区街两级集中培训、赋权单位下沉点对点培训、街道执法队员岗前到城管等部门跟班学习执法业务、执法现场跟岗学习规范化执法流程等多种形式开展“一专多能”培训,逐步提升街道执法人员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

围绕“一整合”,优化服务举措

全面整合各层级政务服务资源,推动街道从“行政末梢”向“治理枢纽”转变。一是平台建设“智慧化”。围绕以“智”促“治”,实施立体化、可视化数据整合,建立起街道基础信息3D模型,打造“土门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智慧平台”,设置应急指挥、综合执法等功能模块,在全区试点实现“一网统揽、一键指挥”。二是政务服务“精准化”。持续推动政务服务资源下沉,引导区数据和行政审批局等相关区级部门,以持续优化服务环境、服务态度、办事流程为抓手,将街道可承担政务服务事项由45项增至103项,梳理一次办结事项清单6项,让群众办事既体验到“速度”更感受到“温度”。三是一站办理“人性化”。授权街道受理小餐饮类的卫生许可、食品经营许可等30项高频多发事项,将医保二次报销、居民医保年审、高龄补贴等29项服务下放社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1米。聚焦居民群众就业困难,全面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点,让有需求的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政策咨询、需求登记、技能培训等多项就业服务。

实施“一导向”,提升工作效能

把切实提升工作效能作为总体导向,不断提升街道工作能力水平。一是用好培育“压舱石”。结合“微课堂”活动,联合区委党校开展“奋斗莲湖·土门年轻干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班,每周邀请学者专家、上级部门领导等授课,从依法行政、政策理论、案例分析、公文写作、短视频制作等方面进行培训,提升干部“能说会写善干”能力。二是用好争先“磨刀石”。指导街道推行工作完成清单销号机制,全面掌握各项工作进展情况,确保重点任务按时按点完成。组织17个社区书记每月就“为民服务我承诺”进行“打榜”,推动社区之间交流互学,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定期开展“闪耀之星”评选活动,对工作表现优秀的科室、社区及干部进行表彰,激发干部工作热情。三是用好效能“试金石”。践行一线工作法,常态化开展“倾听民意解民忧”活动,全面推行“红黄绿”阶梯式矛盾调解机制,引导各项工作以群众满意为首要检验标准,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优化“融商汇”商居融合治理模式,探索“流动办公”“小会议事”“书记接待日”等为民举措,形成“土门东姐”“九久益民”“融侨宜家”等一批服务品牌,辖区“商居共融、物居共建、亲善睦邻”的生活理念逐步形成。

(供稿:西安市莲湖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