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三原县新兴镇:党建领航集体经济 铺就乡村振兴新路径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3-11-16 16:37 作者:杨磊 田怡心

今年来,三原县新兴镇立足自身实际,将党建引领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保障,通过充分发挥农业品质优、生态本底好、红色底蕴厚等镇域特色优势,探索形成四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铺就新路径。

差异化亮优势,特色产业促发展。新兴镇以村集体经济联合社为牵头,实行“村党支部+村集体+种养殖”产业发展模式,建设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和平村依托村内养殖传统,吸纳24户群众参股50万元,总投资530万元,建设存栏5000头的鸿盛惠民养猪专业合作社。带动全村发展生猪养殖1万头,年收益60万元。新兴村投资170余万元建设特色农业大棚,种植新品种西红柿,收入32万余元。五爱村投资85万元建设示范园智能温室大棚,搭建自动化设备,实施数字化生产管理,收益10万元。

闲置土地变资产,资源利用变股金。和平村盘活利用村庄50亩闲置宅基地,招引企业投资7000万元,建设机械加工厂,每年收取租金10万元。红旗村、塔凹村将申请到的集体经济资金共计50万元,投入星火养羊专业合作社,通过入股形式每年年末进行分红,塔凹村每年可分红5.6万元,红旗村每年可分红6万元。焦寅村申请50万元上级资金入股新稳江,参与企业分红,每年集体经济资金分红5万元。

小设施多功能,生产生活全覆盖。和平村结合“万元果”示范基地建设,盘活村闲置小学,投资500万元,建成库容2600吨冷库一座,每吨冷冻果品扣除冷冻费后可增值2000多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50个,年收益40万元。五四村采取“仓储+服务+互联”经营模式,计划投资140万元,建设现代化标准粮食收购烘干中心,仓容约2000吨,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小乡村大文旅,融合发展有前景。依托自然资源和红色文化资源,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旅游。柏社村通过盘活整合村民地窑,投资500万元修复柏社地窑,发展集农家乐、民宿、休闲游为一体的乡村特色旅游产业;挖掘焦寅村张家窑民俗文化村特色优势,提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知名度,计划修复和平村段植故居,用于发展观光旅游,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供稿:三原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