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礼泉县创新思路,通过完善制度设计、集聚培育乡土人才力量、搭载作用发挥载体等多种措施,不断加强乡土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动发展的乡土人才队伍,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深化“总站+分站”模式,人才作用效能不断提升。面对全县产业结构不优、技术人才匮乏,特别是农业农村支柱产业分布零散、产品迭代难、技术创新滞后等问题,礼泉不断通过制度设计盘活人才、释放活力,推动现有乡土人才充分发挥作用。及时出台实施礼泉县“县级专家工作站”管理办法,不断形成“总站派单、分站办理,助力产业振兴”良性运转机制。近两年来先后在农业、电商、教育、体育等领域,建成6批33家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
强力推进培训进田间,乡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通过柔性引才和吸纳乡土专家30余人,设立沃野青青、越唐、欣农兴等田间课堂20个,采取“课堂+实训+微信”的服务模式,先后举办专家流动课堂160场次、田间科技直通车136场次、农民夜校19场次、职业农民培训96场次,有效解决果农和园区技术、管理等方面问题100多件,受益农户12万余人。
聚集资源搭建育才平台,人才培育模式不断丰富。以苹果、桃试验站、石榴专家大院和产业园区为基地,以培育高素质农民为抓手,整合农广校、农机校资源,采取“半农半读”、弹性学制等方式,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行动计划,分级分类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企业顶岗培训和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3000余名。采取“特派员+企业+农户”互利共赢模式,通过技术入股、资金入股、技术承包或租赁经营等形式,参与合作创办农科教相结合的利益共同体,让群众学有师傅在身边,干有榜样在眼前。
组建农技服务直通车,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礼泉依托农业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技术优势,遴选出20余名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爱农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了乡村产业振兴“农技服务团队”,采取“课堂+实训+微信”的服务模式,开展培训、进行技术交流指导、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解决生产难题,并结合农时适时发布技术、政策、市场、价格和劳动用工等信息,这些让农技服务直通车成为农民致富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服务直通车开通以来,先后举办专家流动课堂380余场次,田间科技直通车240余场次,有效打通园区和群众生产中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
供稿:礼泉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