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延安市宝塔区万花山镇党委、政府树牢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理念,坚持党委统筹,创新“三因三治”工作法,全面推进山体沟道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打造群众满意的“生活”沟道。
因事制宜抓善治,下好山体沟道治理“先手棋”。树牢“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的理念,针对锁崖山体沟道无环境、无设施和居民意见多、反响大的问题,积极争取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落地。在项目实施前,通过实地走访勘验调查,入户征求群众意见建议,以优化改造人居环境破题,采取“12137”工作思路,“1”是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专班,抽调懂项目、懂技术的骨干力量全过程参与项目实施,全面加强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2”是落实“周例会、月总结”工作机制,“周例会”是每周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例会,“月总结”是每月召开项目总结会,全过程把控施工质量;第二个“1”是消除滑坡地段、危窑危房等安全隐患;“3”是对道路、厕所和休闲广场进行改造升级;“7”是突出解决排污、排洪、供水、燃气、亮化、美化、安防等问题,做足前期准备,抓好方案设计,初步勾勒出人居环境改造“施工图纸”。
因地制宜抓自治,打好山体沟道治理“主动仗”。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主动学习借鉴兄弟乡镇的好经验、好办法,创新“两利用、三自筹”治理模式,探索实现了“变废为宝、见缝增绿”。“两利用”,一是利用整治产生的废旧瓦片、墙砖石块等,在腾空地上打造“口袋公园”8处,二是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和石砌墙体,栽植爬山虎、月季等花草,实现“见缝增绿、点缀美化”。“三自筹”就是组织动员群众筹措资金293.4万元,实施院落室内改造、院落雨污分流改造、天然气子管网入户改造三项工程,通过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实现了民主决策、集中改造、群众受益的合作共赢的工作目标。截至目前,修建石挡墙4543米,拆迁危房65间(孔),安装安全防护栏1260米,迁移杆线18根,整理电线电缆5600米,完成主巷道硬化12公里,新建公厕3座,改造户厕45座,自来水入户600余户,天然气入户210户,雨污分流440户,栽植各类乡土树种5万余棵,安装健身体育器材20件、太阳能路灯123盏、监控摄像头67组。
因人制宜抓共治,管好山体沟道治理“责任田”。为打通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扎实做好山体沟道综合治理的“后半篇文章”。坚持党建引领。为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战斗力、向心力,成立锁崖山体沟道联合党支部,安排村组(社区)党员干部交叉任职,常态化开展治安联防、信访联控、纠纷联解,巩固提升“四联共建、乡村振兴”活动成果,充分发挥下派第一书记“带头”作用,构建了村社联动、村村联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行网格治理。结合锁崖山体沟道实际,大力推行“一二三”级网格管理,明确三级网格员职责,开展山体沟道网格化“入户信息采集+意见征求”专项行动,建立山体沟道居民信息“库”和意见建议“清单”,实现群众需求与治理任务精准对接。建立管护机制。探索制定《山体沟道居民公约》、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居民院落环境卫生管理等制度,为夯实属地管理职责,将山体沟道化整为零,划分五个巷道管理区域,创新“三管四包五进”工作举措,“三管”就是管好人、管好事、管好物,明确管理人员、管理事项、管理公共设施,制作公示牌并在醒目区域进行悬挂;“四包”就是按照分户包干原则,落实专人包抓区域内的院落卫生、污水乱排、垃圾乱倒和户厕管理;“五进”是指第一书记进入山体,解决锁崖联合党支部和第一书记的办公场所问题,实现“家门口”的便民服务;在职党员进山体,深化推进辖区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活动,将民政、医疗、养老等服务送上门、送到家;环卫保洁进山体,争取人社部门新增环卫保洁员岗位3名,实现沟道山体环卫保洁全覆盖;公益性岗位进山体,协调人社局增设公益性岗位3个,有效解决水电气等社会服务短板;社区人员进山体,组织属地社区在山体沟道内开展“义诊”“义剪”等“逢九”志愿服务活动,构建齐抓共管、协同配合、人人参与的治理工作局面。
供稿:宝塔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