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佳县:盘活存量资产 让闲置资源再“生金”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3-12-29 15:45 作者:张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近年来,佳县坚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开展“三个年”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345”工程,积极探索存量资产盘活利用,以改革破题、以创新增势,优化土地要素供给,加速存量资产盘活,通过打造特色品牌、多元业态聚集、创新赋能发展等方式,持续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基蓄能。

出台配套文件,完善体制机制

有效盘活存量资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佳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国办发〔2022〕19号)和《关于做好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22〕561号)等精神,制定了《佳县盘活存量国有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盘活存量资产的重点方向、盘活方式、政策支持等内容。同时,从完善体制机制、制定配套措施、强化统筹推进等方面着手,成立盘活存量资产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和农村闲置土地利用机制,组织各部门、镇(办、中心)全面摸排、兜清底数,形成可盘活存量资产清单。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充分发挥了佳县县委、县政府在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完善服务职能等方面的领导核心作用,为更好地开展盘活存量资产工作提供了有效指导和有力保障。

盘活僵尸企业,助力转型升级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土地、环境、能源等要素资源制约日益凸显,佳县部分企业呈现出亩均产出低、土地集约利用率不高的特点,甚至出现了僵尸企业,这已成为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为此,佳县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实施意见》等精神,按照“一企一策、分类处置”的原则,采取“政府回收、股权转让、企业合作”等方式,推动建设用地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效转变,既坚持依法依规整治闲置低效用地实现“腾笼”,又抓好改造提升和招商引资来实现“换鸟”。同时,利用“僵尸企业”原有厂房、设备、配套模具等资产资源,优先招募产业类别一致的企业入驻,在原有资源基础上扩规利用,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截至目前,佳县共促转促活佳县玉泉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榆林市华创化工有限公司、榆林佳县天宝科工贸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极大增强了企业发展的经济活力,走出了一条“盘活存量”的新路子。

盘活闲置土地,助力乡村振兴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城乡发展用地从增量依赖向存量挖掘转变的重要途径,对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佳县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相结合,制定了《佳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实施方案》《佳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试行)》《佳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后续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全面推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推动土地利用方式转变,通过入股、出租、合作等方式,将闲置窑洞盘活建成陕北首家成规模的民间自建村办民俗博物馆;将闲置学校盘活建成民宿、乡村振兴培训基地、写生基地、村历纪念馆、老年幸福院等;将闲置厂房改造为粉条加工厂、红枣加工厂、污泥好氧发酵堆肥综合利用项目,真正实现了让“沉睡资产”变“增收活水”,使存量低效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截至目前,已盘活学校11所、窑洞340孔、厂房7处、大棚2处、合作社2处、养殖场4处、旧址6处,共计盘活土地2700余亩,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下一步,佳县将继续突出抓好存量资产盘活利用,统筹要素聚集,人才聚集,科技聚集,探索资源资产组合供应、完善土地供应方式、优化稳地价政策工具、完善收益分享机制、健全存量资源转换利用机制,全面推进佳县县域经济发展绿色化、集约化、高效化。

供稿:榆林市佳县县委办

责任编辑:孟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