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宜川县人社局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织牢民生保障底线,强化人才发展支撑,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助力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就业优先,用心搭建就业“连心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全年共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各类招聘会17次,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88人,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725人,其中就地就近就业2870人,苏陕劳务协作转移就业90人,发放一次性交通补助602人22万元、求职补贴16人0.8万元。优化创业扶持机制。打造集创业融资、能力提升、服务指导等为一体的创业服务“绿色通道”,全年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00万元,扶持带动就业152人。创新技能培训方式。以“技能提升促进就业稳定”为主线,不断探索适应新型就业形态发展、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意愿的培训模式,与市、县多家培训机构达成合作,积极开展养老护理、中西烹饪、电子商务等职业技能培训。全年累计组织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296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432人,拨付培训补贴85.84万元。
兜牢民生底线,用力编织温暖“保障网”。多渠道宣传社保政策法规。通过“送政策进园区”“社保服务进万家”、进村入户走访等系列宣传活动,让人民群众对社保政策“看得懂”、待遇“算得清”,真正实现知社保、懂社保、参社保、享社保。截至2023年12月底,宜川县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分别参保79646人、5880人、7700人,累计发放各类社保待遇2.58亿元。多举措落实便民服务措施。落实网上预约办理、线下“一件事一次办”、追踪反馈快速处理、上门面对面服务四项便民服务措施,大力推广电子社保卡运用工作,在网上“一站式”办理多项社保业务,实现了对参保单位和个人多元化的便捷社保服务。全方位保障基金运行安全。统筹推进社保基金管理提升专项整治,严厉打击欺诈骗保违法行为,不断完善社保基金监管工作机制,切实解决社保基金运行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堵塞基金安全漏洞,守护好人民群众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截至目前,全县社保基金管理专项整治建章立制21项,挽回各类社保基金损失1万余元。
加强人才引育,用功打造人才“新高地”。抓好人才队伍建设。2023年,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8人;“三支一扶”人员7人;为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医学类毕业生16人;开展2023年免费定向医学生签约2人,教师招聘28人;事业单位定向招聘大学生退役士兵4人;招聘政府专职消防员24人;拟招聘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12人。加强职称体系建设。完善职称层级和评价标准,畅通专业技术人才晋升渠道。2023年,报送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24人,初级认定121人,完成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聘任125人、等级晋升1066人。落实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组织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培训2485人次,全面提升全县专业技术人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深化苏陕人才交流协作。组织38名专业技术人才赴无锡新吴区交流学习,新吴区来宜支援交流专业技术人员16人,实现宜川新吴两地人才交流协作双向奔赴,成功打造两地人才交流合作样板。
打击违法行为,用情守护民生“责任田”。快速办理群众诉求。探索实施了劳动维权“零证据”受理、监察仲裁联合办案、跟踪回访等机制,有效降低农民工维权成本,提升办案质效,进一步畅通农民工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为农民工维权“保驾护航”。全年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6件,处结36起,按期结案率达100%,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106.5万元,让每一位劳动者在每一起劳动争议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大力开展“护薪”行动。严格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八项制度”,从提前做好隐患化解、集中接访协同攻坚、快速受理严肃处置、加强工资保证金监管、开展日常巡查等5个方面,联合开展专项检查5次,下发督办单15份,共受理举报投诉案件32起,为156名农民工解决拖欠工资235.6万元。收缴30家企业农民工工资保证金150.3万元;受理欠薪预警平台线索共计96条,涉及农民工126名,涉及拖欠工资286.14万元,法定期限内结案率均为100%,全年无一起劳动监察案件被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供稿:宜川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