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县坚持“强村优化、弱村壮大、空壳清零”原则,大力实施“支部发动、能人带动、园区拉动、资金撬动”四轮驱动战略,通过不懈努力和顽强拼搏,全部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初步探索出五条发展壮大集体的新途径。
三产融合驱动型。以繁荣村域旅游为突破口,做强三产带动二产拉动一产,实现三产融合发展,可持续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如烟霞镇袁家村将闲置的村办企业等固定资产作为资本,从当地民俗旅游起步,注册成立了袁家村旅游发展公司,建成优质农产品基地14个,扩大了种养殖规模,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0个,形成了闭环运转、互促共赢的三产带二产促一产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山区小村变为大集镇,全村年接待游客高达66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0亿元,村集体资产总额2.2亿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达10万元。
股份合作联营型。西张堡镇白村按照“党建引领、社区支撑、企业主导、合作社组织、群众参与、社会共建”的思路,深化“三变”改革,采取党支部+社区+企业+合作社+园区+农户的“六联”模式,推行土地、劳务、资金、宅基地、管理技术的“五股”联营方式,一举走出了适度规模经营、集约经营的新路,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00元跳跃式增加到2.98万元,年村民入股分红总额101.43万元,户均财产性收入由户均不足10万元猛增到40万元,集体资产由一穷二白跳跃式增加到两亿元,一举实现了农民就地城镇化和农村新型社区化。
资源挖潜盘活型。坚持把开发利用农村闲置资源作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途径,鼓励镇村通过租赁、承包、联合开发等方式,挖潜盘活集体闲置的办公用房、校舍、仓库、设备等资产,投资入股合作社或企业,按股获得分红收入,“闲物”变“宝物”“死钱”变“活钱”,拓展延伸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如赵镇三河村由村党支部牵头,相继整合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学校用地80余亩,建立起村域中小企业孵化园,招商引进县内和域外三家企业入驻,除收取土地租金外,还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200个,年集体经济收入达37万元。
产业发展带动型。以整合土地资源为依托,采取入股联营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骏马镇坡底、安寇、东风等5个村,打破村域界限,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整合农户经营撂荒地1376亩、村集体沟壕地、农户“绺绺田”2000亩,采取“三变+特色产业”方式,引导集体加入合作社组织,与农户抱团发展白如玉桃、阳光玫瑰葡萄等特色种养殖产业,建成和泰现代农业、天丰养殖等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短时间坡底、安寇、东风等5个集体经济实现了“空壳村”增收清零,村均积累达到50万元,亩均收入上万元,迈上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快车道。
全程服务创收型。充分利用村集体设备等资产,领办创办农业服务、储藏运输、农机服务等中介组织,通过资产租赁、农机作业、代种代收、代购代销、加工物流等服务形式,滚雪球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如昭陵镇前山村在大力发展石榴产业的基础上,通过盘活用活集体资产,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将集体投资建成的1000吨果品冷藏库、1座养牛场、1座生猪育肥场和3眼深机井分别出租给农户个体经营,让闲置资产“活”起来,使沉睡资源“动”起来,具体来说:年服务和租金收入达到44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稳定增长。
供稿:礼泉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