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乾县把党代表工作室作为党代表任期制的重要载体,提出“访、找、办、回、查、评”六步闭环工作法,以“规范运行、务实高效、方便履职”为原则,高标准打造党代表工作室。实现了建议直通、意见直言、服务直达、党群直连。
“面对面”访,用心倾听真实声音。坚持应访尽访,组织党代表逐村逐户蹚“路子”、进“门子”,听民声、解民意、察民情。一是定期接待。将每周五定为党代表接待日,轮流安排党代表驻室接待或主动约谈基层党员群众,听取意见建议,加强沟通交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二是联点走访。全县党代表与农村、社区、学校、企业等分层次建立联系点126个,确立联系户632户,共发放“党代表联系党员和群众工作记录本”130本,走访联系户1321余户,其中老党员、老干部、困难党员、群众569户。三是提供服务。党代表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和实际能力,向辖区群众积极提供法律咨询、文化宣传、政策讲解、民事调解、困难帮扶等服务项目。同时,聚焦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群众反映问题比较集中的领域开展“分块”走访,在“零距离”接触中倾听群众心声,更加精准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
“点对点”找,全面理清各方诉求。坚持从小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急、所盼,全方位了解群众诉求。一是聚焦民情民意,以“大走访”架起“连心桥”。全县16个党代表工作室1733名党代表集中开展民情民意大走访、大调研、大宣传活动,深入全县173个村与群众面对面座谈、心与心交流、一对一解决问题。在走访中,对于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能就地解决的立即解决,对于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责成属地部门负责,镇党代表工作室监督销号的工作体系统筹推进。二是聚焦民生实事,以“大调研”找准“突破口”。在走村入户的同时,对于偏远村组、地质灾害点、项目建设地等重点领域存在的发展堵点、民生难点、群众焦点等问题进行了全面调研走访,共收集整理涉及交通、民政、医保、环境治理等10类150余条民生诉求。三是聚焦正面引领,以“大宣讲”提升“满意度”。在此次集中走访中,通过召开群众会、进村入户等多种方式强化宣传发动,运用发放宣传单、村级大喇叭、群众服务微信群等形式唱出党的好声音。
“肩并肩”办,最大限度施惠于民。今年以来,乾县党代表工作室积极发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作用,在以城关街道党代表工作室为试点创新推出“一对一指导、手把手帮办、肩并肩服务”的无柜台服务新模式,着力解决群众办事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一是强化线上线下联动。全面推行党代表网上个人工作室,进一步明确网上办理渠道和事项办理流程,提供“24小时不打烊”在线咨询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咨询事项标准化梳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审批环节、办理标准,服务要求等要素,为办事群众提供精准办事指南。二是“精益求精,方能更上一层楼。”城关街道党代表工作室负责人表示,通过打造“无柜台、肩并肩”的服务新模式,我们希望有更多群众切实享受到从封闭受理服务走向“同桌”“阳光”交流,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
“心连心”回,切实做到事毕有果。一是联系群众“沉”字打底。党代表按照“谁联系、谁负责”原则,对受理的问题及时跟踪督查办理情况,对已解决的问题开展“回头看”。各级党代表工作采取定期反馈、上门检查、现场跟踪、个别询问等方式督办,保证每个问题妥善解决,对重视程度不高、办理办结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工作室和个人,及时催办和通报。二是服务群众“实”字为先。围绕推进项目建设、民生改善、城镇化建设等10余项重大课题,乾县建立党代表调研制度,组织党代表成立调研组,深入村组开展大范围、深层次的调查研究,在了解总结一线的实践经验和成功做法的基础上,集中智慧探寻、破解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实打实”查,力促工作落地见效。坚持“严、细、实”的作风,创新方式方法,强化精准督查,提升工作实效。一是开展“乾县社情民意云平台”,对入户走访、问题收集、整改落实、结果反馈等实行数字化、实时管控,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成立16个督导组,对出工不出力、敷衍走过场的工作室和党代表,开展精准督导、“靶向”治疗,点名通报和约谈。二是坚持从群众中来,落实工作到群众中去的服务定位,引导党代表在服务群众中做表率,促进党代表联系服务党员群众经常化、制度化,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积极发挥党代表在凝心聚力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县委领导定期到党代表工作室,通过实地入户、随机抽查、座谈交流等方式进行督导,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安排交办,推进问题解决,倒逼工作落实。
“背靠背”评,激发为民服务热情。一是坚持部门“一把手”负责审核把关,党代表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有序开展评议工作;二是构建党代表工作室完善“登记、交办、核实、反馈、问效”的评议工作闭环,做到即评即改、即知即改、立行立改,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提高群众满意度;三是通过工作室互评、综合考评等方式,将评选结果与年度测评挂钩,评选出全县优秀党代表工作室。
供稿:乾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