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潼关县水务局以“三个年”活动为统领,把握好“补短板 强监管”工作基调,盯重点、破难点,对标攻坚、争先创优,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坚持政治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开展一系列学习活动,党风政风行风呈现新气象。坚定不移推动中央环保督察、县委巡察,审计监督和安全检查等问题整改,确保逐项销账。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第一议题”“重大事项报备”和基层党组织书记述职等制度,持续开展局党委班子成员报告履行“一岗双责”情况,开展“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全力保障水利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坚持项目带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加快推进人饮抗旱水源地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发挥效益。双桥河等5条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同步开工并完成建设任务,新修堤防护岸2868m。完成了东马等3座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水利救灾项目6个,修复蒿岔峪河等水毁设施18处。落实资金1350余万元,巩固提升了农村安全饮水体系。实施了中军帐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7平方公里。积极争取2023年移民后扶第二批次资金1571万元,设计包装项目27个,已全部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5月全面竣工验收。
落实“四水四定”,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双控,完成各行业各区域用水指标分配。坚持“四水四定”原则,主导完成供水公司与港口抽黄用水权交易,有效发挥市场促进水资源高效配置的作用。加快取水监测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全县取水户和中型灌区在线监测全覆盖。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通过创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系数达到0.57,再生水年利用总量达到50余万m³,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配合的节水工作机制,节水制度不断健全,水价日趋合理,节水工程和技术体系逐步完善。
强化系统治理,水生态保护修复水平系统提升。持续推进河湖长制“有名”“有责”“有为”“有效”,县总河长、河长垂范带动各级河湖长巡河巡湖264次,累计巡查河道1618公里。完成中省市反馈以及我县自查的25个“四乱”问题整改销号,北洛河碍洪问题拆除违建房屋面积4700㎡,清理垃圾2200余m³。立案查处非法采砂、非法取用水等案件4起,较2022年下降60%。推动高水平高效能的水土保持监管,累计完成水土保持生产建设项目水保方案编制9件,配合税务部门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149余万元,完成水利部图斑整改销号任务,新增水土保持治理面积4.37平方公里,切实减少和控制人为水土流失,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
关注民生实事,乡村振兴水利基础工作不断夯实。我们持续巩固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成果,成功建成66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集中供水保障率达到99.8%,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实现了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新建千吨万人规模化供水工程2处,受益人口3万余人,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比例达到32%。加强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对群众反映的安全饮水问题第一时间核实解决,确保问题动态清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动态监测,累计采集水样125份,通过动态监测,确保人民群众从“源头”到“龙头”的饮水安全,切实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优质水。
统筹发展与安全,夺取防汛抗旱全面胜利。全面落实防汛责任体系,强化水库安全度汛,开启水旱灾害防御预警机制,全面强化“四预”措施,实施“预测-预警-预报”水情服务模式,累计发出预警117次,推送预警短信0.8万余条,做到预警及时、反应迅速,全面实现未垮一库一坝,山洪灾害“零伤亡”的责任目标。成功创建了省级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以物业化、集约化管理模式为突破口,全面规范小型水库运行管理,强化小型水库安全管理责任,进一步提升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水平,守住小型水库安全底线。针对旱情及时做好抗旱保水工作。加强用水调度,累计启动灌溉机电井80余眼,启用水库、灌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3处,累计灌溉农田14.02万亩,全面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供稿:潼关县水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