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三原县委编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深化开展“三个年”活动为抓手,锚定优化职能机构、强化思想引领、深化调研破题三大主攻方向,全面加强机关自身建设,提升整体服务效能。
重塑职能架构,激发内生动力。聚焦“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重要要求,立足业务分工实际,综合考量工作能力、年龄结构等因素,重新整合设计、优化配置科室职能职责。将原“行政编制股”与“事业编制股”整合重组为“机构编制股”,实现行政事业机构编制业务“一窗受理、一体通办”。新组建“编制督查股”,建立“察访——反馈——整改——评估”闭环监督链,推动机构编制监督工作提质增效。最大化统筹人员力量,优化人员配置,重组后机构编制股成员均为年轻业务骨干,进一步提升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
创新建立机制,凝聚思想共识。探索建立“三谈三促”机制,通过“家常式”谈话,推动思想破冰、行动突围。谈责任促落实。紧盯履职事项清单和执法权限下放“后半篇”文章及机构改革重点事项,通过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机关例会等方式,谈问题、明方向、压责任。谈问题促提升。围绕股室重组后干部职工疑虑,扎实做好“一人一事”思想政治工作,竭尽全力解决干部思想动态、工作状态等各种问题,全力提升队伍凝聚力。谈规划促成长。坚持主要领导带头谈、班子成员分片谈、老干部帮带谈,全方位倾听年轻干部心声,了解工作情况、未来规划等,指导做好人生规划,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
深化调查研究,破解改革难题。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谋划推动改革的重要举措,贯穿机构编制工作始终。大力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法,深入教育、卫生、住建等领域开展专项调研,全面吃透实情,深入分析论证,找准破题之策,力争每条举措和建议经得起检验。实施全县机构编制“红黄绿”三色管理,全面摸清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情况底数,建立“三色”清单,实行定期评估、动态管理,根据实有人员变动情况,每年对“三色管理”台账进行动态调整。针对教育、卫生等系统人才年龄断层及人编矛盾等类型问题,配合使用“编制周转池”优化解决。
下一步,三原县委编办将持续深化机构编制管理创新,推动机构编制从“静态管控”向“动态优化”转变,人员整合从“物理重组”向“化学反应”转变,调研成果从痛点分析向制度优势转化,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为建设现代化“关中甲邑 西部壮县”提供坚强体制机制保障。
(供稿:三原县委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