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阳县坚持党建引领,立足县情实际,在易地搬迁党组织建设、帮扶举措落实、基层治理优化以及推动群众增收致富等方面精准发力,着力把易地搬迁安置点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突出分类施策,筑牢坚强战斗堡垒。以镇(街道)为主体,加大易地搬迁安置点党组织组建力度,做到应建尽建,不留空白。对于党员人数集中、规模较大的安置点,指导成立党组织,高效开展组织活动与服务群众工作;对于有1—2名党员的,根据地域相连、便于活动的原则联合组建党组织,或挂靠所在地镇(街道)村(社区)及行业协会党组织,灵活组织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目前,单独组建党支部4个,挂靠组建党支部1个,选派2名镇(街道)党员干部担任安置点党建指导员,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
突出精准服务,巩固拓展帮扶成果。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优化公共服务功能,搭建便民服务平台,为搬迁群众办理生活缴费、证件证明、养老医疗保险、政策咨询等各类公共服务办事需求,积极打造搬迁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充分发挥包联部门、驻村干部作用,健全完善帮扶干部管理机制,制定安置点发展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发展路径,为安置点选派第一书记7名,驻村工作队员14名,督促指导驻村干部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提升驻村帮扶成效和质量。
突出健全机制,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强化党组织在易地搬迁安置点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居(村)委会和居(村)务监督委员会为基础,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搬出地与搬入地镇(街道)党委、搬出村与安置点党组织之间的紧密沟通桥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传达政策、交流信息,共同商讨解决问题。设立群众监督举报平台,公开物业、社区干部及网格负责人联系方式,通过在显著位置设置公示牌、发放便民联系卡等方式,方便群众随时反馈问题,跟进服务进展,实现安置点的有序治理。
突出产业带动,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指导各镇街逐步建立完善安置点产业园配套,引导搬迁群众通过股份、合资、联营、租赁、承包、务工等多种形式发展产业,增加搬迁群众的经济收入,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以易地搬迁安置点产业园“村村覆盖”为着力点,助力产业振兴,以产业园提质增效引领产业发展壮大和群众稳定增收,目前各安置点累计配套产业园7个,吸纳就业895人,实现了易地搬迁有劳动力、有就业意愿的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保持了零就业家庭的动态清零。
供稿:合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