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水县积极探索高质量考核新路径,不断优化考核机制,实现从“一刀切”向“精准化”、“重结果”向“全过程”、“被动应付”向“主动作为”“三个转变”转变,为高质量县域发展持续提供新活力。
科学分类,精准导向。白水县立足县域发展实际,构建“差异化+动态化”考核指标体系,突出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实现从“一刀切”向“精准化”转变。分类设置指标,乡镇考核聚焦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基层治理,设置苹果产业链产值、集体经济收入、人居环境整治达标率等核心指标,部门考核围绕职能定位,差异化设定任务,如经济部门侧重固定资产投资、争项引资落地率,双管单位考核配合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等。将党的建设、廉政建设、民主政治建设等作为共性指标,权重占比达25%。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全县高质量发展重点,优化完善考核指标,剔除常态化、过程性指标,考核指标较往年减少30%,其中镇办精简幅度达71%,切实为指标体系“瘦身”。
多维评价,过程管控。采用“日常督查+年终考评+社会评价”立体化考核模式,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实现从“重结果”向“全过程”转变。建立差异化考核机制,紧盯市考指标、“问题指标”,加强监控,强化过程跟踪,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总评”机制,对滞后指标下发“预警提示函”,运用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项目进度、空气质量等可量化指标。多维评价主体,建立“双向互评”机制,基层单位对职能部门服务效能开展反向测评。
奖优罚劣,激励担当。坚持“考用结合”,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切身利益深度绑定,树立实干导向,实现从“被动应付”向“主动作为”转变。强化正向激励,对于考核优秀的单位,优先推荐评优评先,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予以特别表彰和奖励。结果与绩效奖金直接关联,奖优罚劣,激发干部积极性,突出问题整改,建立结果反馈机制,下发整改清单,对于连续两年考核结果较差的,启动问责机制,确保有为才有位,激励广大干部真抓实干、勇于担当。公开透明运用。将考核数据纳入干部个人档案,作为职级晋升、岗位调整的核心依据。
供稿:白水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