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兴,则事业兴;党建强,则发展强。略阳县树立“一切工作党建引领、一切困难党建破题”理念,以“一核”筑基、“两域”攻坚、“三元”驱动为路径,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以实效导向为基层赋能增效,以坚强有力的党的领导,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劈波斩浪、奋勇前行、“破茧提速”。
“一核”引领:政治建设筑基
思想领航。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化“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主题教育,及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创新构建“1+10”县镇党校矩阵,依托徐家坪明理馆等红色基地开展沉浸式教学。率先开展“用勤劳双手把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活动,强化党员政治担当。
组织强基。推行“三级书记”领衔机制,建立县镇村三级重要事项清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推动基层党组织争先进位,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战斗堡垒不断筑牢。开展“雏雁计划”储备村级后备力量366名,选派126名第一书记驻村。创新“1+4”联合党委等融合型党组织,推广党员联产联业,激励党员干事创业。
纪律固本。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建立“履职红线清单”、坚持以案说廉强化警示教育、严格民主生活会监督、运用“四种形态”抓早抓小,构建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在165个村(社区)全面实行村党支部委员兼任村监委会主任,全域建设“清廉村居”,涵养山清水秀政治生态。
“两域”突破:城乡协同攻坚
城市治理提质。创新构建“1+X”区域党建联盟,统筹100余个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与10个社区组成党建联盟,推行“六联共建”,实现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推动1200名党员常态化下沉社区,实行“网格吹哨+党员报到”响应机制,有效对接群众诉求;精准运用资源、需求、服务“三张清单”,靶向破解停车难、养老托幼等痛点,高效解决水电暖紧急问题,办结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实事300余件;依托“民情议事厅”化解物业纠纷、邻里矛盾,群众满意度由95.2%升至98%。
乡村资源再生。深化“一企带多村、一企兴一品”村企联姻行动,创新推行资源变资产、产品变商品、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盘活闲置大棚、场地、农特产等资源。如黄家沟村利用废弃矿场转型建成智能化蛋鸡基地,带动村集体增收、30名村民就业;五龙洞镇盘活40余间农房打造“云栖山舍”民宿集群,年均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乐素河镇联合企业共建林下中药材基地,创新“林药蜂”立体种养模式,种植天麻500亩、养殖中蜂800箱,实现“一片林子三重收益”。
“三元”驱动:系统集成赋能
人才驱动。实施“万名党员进党校”行动,创新“理论+实操”课程,年培训党员3000人次;深化村级“领头雁”工程,每年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全员轮训,赴市内县区“沉浸式”观摩产业项目,加强经验交流;依托镇级党校,拓展“田间课堂”“夜间课堂”载体,孵化致富能人;精准实施“雏雁计划”,通过“1名导师帮带3名后备力量”机制,确保后备力量“用得上、干得好”。
机制驱动。搭建“村企联姻”平台,实行资源、需求、项目“三单管理”,通过季度更新、动态匹配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完善种养加销一体化产业链,推动烤烟、乌鸡等主导产业升级(如开发乌鸡即食产品、延伸烤烟深加工链条)。目前全县落地村企合作项目110个,总收益2000余万元,其中:村集体通过土地租金、资产入股增收100余万元;群众获得“三金”(租金+薪金+股金)收入500余万元,基本形成“联农带农”长效利益分配机制。
科技驱动。精准对接政策,抢抓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机遇,成功争取教育、医疗、农业等领域“组团式”帮扶政策,引入科技特派员;坚持专班化推进,实行书记、县长“双组长制”,统筹编制、资金、项目三大要素,大力支持医疗改革、教育改革;
构建“政府谋划——行业主责——专班落实”三级联动机制,实时跟踪进度,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广新技术,带动中小学和公立医院大幅提升业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