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白河县构建高效响应、多方协同的社会治理工作机制——

群众有事“即时应”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10 08:26 作者:董剑南 纪围

“以前,遇到这样的事都不知道应该去哪儿反映。现在,只要打一个电话,相关部门就能及时解决问题,诉求反映渠道越来越畅通了。”7月2日,看着眼前车辆停放井然有序,白河县城关镇狮子山社区居民柴敦红说。

前不久,柴敦红通过“民生”呼叫专线反映居住小区门口车辆乱停乱放问题。接到群众诉求后,白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联合交警、城管等部门,对该小区门口车辆乱停乱放问题进行了整治,为附近居民营造了良好的出行环境。

这一变化,得益于白河县构建起的“线上+线下”全覆盖诉求反映渠道。

线上,白河县强化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管理,在县、镇综治中心和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置“民生”呼叫电话,并向社会公布电话号码,优化整合综治信息系统、地方领导干部留言板、网格微信群等平台,让群众可随时反映问题和诉求;线下,组织各级党员干部下沉走访,通过召开村民小组会、居民院落会等,广泛收集社情民意。

同时,白河县调整优化网格1066个,选聘专兼职网格员1097名,充分发挥他们在政策宣传、信息收集、矛盾调解等方面的优势,累计收集社情民意超过2100件。

“村上给我们发放了‘服务群众联心卡’,上面有派出所、司法所和镇村干部的电话。遇到啥困难打上面的电话就行,特别方便。”冷水镇川共村村民陈术昌说。

白河县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推行“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即群众有问题“随时叫”,干部多措并举“即时应”,政府整合资源“全力帮”、综合施策“用心解”,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随着一个个民生期盼得到回应,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入夏以来,白河县遭遇严峻旱情考验,构朳镇阳光学校和凉水小学反映150余名师生日常饮水用水受到影响。得知情况后,白河县水利局迅速响应,仅用1天时间便将300米长的供水管网延伸至学校,解决了学校师生的饮水用水难题。

白河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郭刚介绍,对群众反映的各类事项,按照政策咨询、意见建议、民生诉求、矛盾纠纷等类别,实行分类登记、清单管理,明确办理单位、办理时限和办理要求,全程跟踪督办落实,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实施以来,白河县各级专班共交办问题和诉求835件,现已办结736件。

解决民生难题,离不开多部门的协同配合。白河县整合各级各部门资源和力量,进一步完善“支部联建”“结对帮扶”“第一书记组团服务”等工作机制,形成跨部门协作,确保各项便民、利民、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我这胳膊打着钢板,出行很不方便。相关部门上门提供残疾等级评定服务,解决了我的烦心事。”仓上镇马庄村村民陈笃荣说。因陈笃荣行动不便,仓上镇残联联合白河县残联、县医院开展入户评残服务,帮其完成了鉴定并承诺送证上门。

白河县统筹政策帮扶、结对共建、营商环境优化等措施,针对特殊群体组建“移动办事员”队伍;针对企业难题开展“连心服务·赢商白河”活动,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解决民生诉求问题800余个、企业发展难题89个。

白河县还将“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与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相结合,整合调解力量,用好村规民约、乡贤治理、道德评议等举措,及时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日前,在宋家镇综治中心调解室,经过多轮耐心细致的调解,太平社区两名村民因建房引发的土地纠纷得到妥善解决。宋家镇综治中心负责人方文根介绍,在调解过程中,白河县人民法院联合辖区人民调解员、人大代表及村委会工作人员,采用现场了解、法条解析、乡贤说理相结合的方法,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

“下一步,白河县将推进‘叫应帮解’社会治理工作机制走深走实,探索‘响应更快、服务更优、群众更满意’的基层治理新路径。”白河县委书记王日新说。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