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水龙头,清甜甘冽的自来水汩汩流出,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街道讲南村村民王阿姨麻利地在水池边清洗着蔬菜。“现在村里的自来水清亮干净,水压够大,我们都很开心。”西安市纪委监委第七监督检查室工作人员在讲南村回访时,王阿姨连连称赞。
讲南村所在区域属于汉长安城遗址区,遗址区内不仅有遗存千年的汉家宫阙需要守护传承,还有十几万名群众在这里安居乐业。长期以来,因文物保护需要,村民生活用水多依靠“自备井+分质供水”的供水方式,不仅存在高峰期用水紧张的现象,水质也无法得到保证。
西安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市纪委监委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盯汉长安城遗址区内17万余名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用水难问题,深入开展走访调研,发挥“监督+协调”作用。
“汉长安城遗址区供水工程,涉及单位多,我们坚持横向协作、上下联动,‘室组地企’纪检监察力量联动发力,督促项目相关方进一步厘清职责、提高站位、协同攻关,高效推动文勘、项目设计方案报批等重点难点问题解决。”西安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介绍,供水工程的每一项进度都牵动着大家的心。
在工程取得国家文物局批复手续后,西安市纪委监委立即协调未央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管委会、市文物局、西安水务集团等单位,召开现场联席会,研判存在问题,明确各方责任,推动工程实施。在工程立项审批、资金保障、招投标、建设推进等关键环节,以有力有效监督既压实各方责任,又激励鼓励干部大胆干事,并在一线协调、推动、解决问题,为工程建设排忧解难、清障护航。
未央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管委会、市文物局、市水务局、西安水务集团等单位协同发力、高效推进,将原本5个月的施工周期合理压缩至3个月,确保工期紧缩、质量不减,实现了在年底前通水运行的目标。截至目前,34.86公里自来水管网已全部铺设完成,33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通水到户,17万余名群众实现了使用自来水的期盼。
“我们将持续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紧盯项目后期运维管理,有效发挥工程作用,确保遗址区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幸福水。”西安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西安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