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科教文卫 / 正文

点亮理想的心灯

——西安文理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学生王郭玲的入党心路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1-07-28 09:32 作者:付瑜

  在贫穷、闭塞的生活环境里,一个人会形成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小径分岔的花园”,有的人选择了自暴自弃、无所作为,而王郭玲则选择了另一条路——点燃理想的心灯。

  这盏心灯,照亮着她的奋斗之路。2021年6月,王郭玲作为西安文理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

  “我是在党的哺育下成长的”

  1998年出生的王郭玲,今年大学毕业。与其他同龄人相比,她身上更多体现出的,是一份朴素、坚韧与成熟。“如果没有党和政府的帮助,我可能在中途就无法上学了。”

  王郭玲是家中从福利院抱养长大的孩子。养母常年风湿瘫痪在床,养父因早年开拖拉机出事故致残,丧失了基本劳动能力,家庭经济生活陷入困境。但是,王郭玲一直有一个大学梦,“那时候,最发愁的就是学费。”

  幸运的是,上学期间她一直享受国家的贫困补助政策和资助金,从小便得到周围很多爱心人士的照顾和关心。这其中,党组织和党员的帮助让她记忆犹新。

  上小学时,班主任老师郑正军时常鼓励王郭玲,给了她很多信心。上初中时,语文老师陈一俊自己掏钱给王郭玲买学习辅导资料。化学老师在王郭玲上高中后还经常去看望她,和她聊天,做心理辅导,“那时候是高三,高考压力非常大,老师来为我加油打气。”这些老师都是党员,王郭玲说,这种被爱、被关心、被温暖的状态,让她从小便在心灵深处埋下了对党感恩的种子。

  这颗种子,随着王郭玲走入大学,开始萌发。

  上大学前夕,王郭玲收到陕西省红凤工程项目的资助款,这无疑是雪中送炭。带着感恩之心,2017年,王郭玲加入红凤工程志愿者协会,成为一名志愿者,主要负责为小朱鹮儿童服务站授课。在小朱鹮儿童服务站,王郭玲为孩子们讲述雷锋的故事、爱护地球环境的故事……2018年暑假,王郭玲又加入西安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她经常去看望残障人士,送温暖、献爱心,给残障人士送轮椅,给残障儿童送营养奶粉……

  “我在党的光辉照耀下长大,心中一直牢记党的恩情,要尽全力感恩党、回报社会。”王郭玲坚定地说。

  如何回报社会?“王郭玲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成长,而她怀着感恩之心再去帮助别人,这是一种‘正反馈’。我们告诉王郭玲,回馈社会靠个人还不够,要加入党组织,个人才会更有力量。”在西安文理学院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魏斌指导下,“加入党组织”成为她的心之所向。2019年9月25日,王郭玲将入党申请书郑重递交给学院学生党支部。

  “党员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

  峡河村位于陕西丹凤县峦庄镇,地处陕西与河南两省交界,从外地进村,需要翻过三座大山。这里,是王郭玲的家乡。

  说起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人,王郭玲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家乡的党员刘西有。“当时刘西有所在的丹凤县马炉村,山上全是石头,种不了土地,没土没粮,人们靠吃树皮为生。刘西有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把土从别的地方一点一点挑过来,修建梯田、种麦子。有了他的带领帮助,大家第一次吃上了麦面。吃饭问题解决了,还有发展问题。刘西有又引进山茱萸,让村里发展起自己的产业。”王郭玲说,刘西有带领群众凭着12把镢头艰苦创业的事迹,深深感动着她:“党员的作用可以这样大!”

  成为一名党员的梦想,在王郭玲内心愈发坚定起来。而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则让王郭玲对党组织和党员的认知,上升到“震撼”的层面——“我是党员我先上!”“冲在一线,义不容辞!”“疫情不退,我们不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为守护百姓安全,党员和党组织组成坚强战斗堡垒,日夜兼程。一桩桩、一件件的感人故事,让王郭玲陷入了深思。“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党员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我、鼓励着我。”

  大年三十,王郭玲正在老家,看到医生、警察开始在村口站岗,她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当时,王郭玲已是入党积极分子,她不禁思考:“我能为防疫做些什么?”

  戴上口罩,出门,王郭玲决定去看看能否为站岗人员提供帮助。站岗的医生、警察并不熟悉村情,这为他们开展工作造成一定不便。王郭玲主动为他们介绍村情,对往来村口的村民,一起进行劝导,“村里不少大爷大妈防范意识比较弱,我作为老乡,给他们讲解防疫知识,他们更能够接受。”

  一点点、一步步,王郭玲用自己的行动,向党组织靠拢。

  “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耀”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学习党课、参加支部活动、交流思想……王郭玲的进步,离不开学院党总支的悉心培养。自从王郭玲递交入党申请书后,学院党总支专门安排一名教师党员和一名学生党员作为她的培养人,经常与她交流思想,帮助她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

  “王郭玲是建档立卡贫困生,2017年她刚上大学,我就被安排成为她的一对一帮扶导师。”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教师张云哲,也是学院教师党支部的组织委员,不仅自己贴钱,帮着王郭玲父母卖香菇,为她家赚取微薄收入,更经常对她进行理想信念的培养,帮助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王郭玲结下了亦师亦友的感情。

  张云哲坦言,王郭玲励志求学的经历,让他深受触动。“她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后,我经常和她谈心,告诉她:党员,要起而行之。”张云哲只要不上课,就钻进实验室做实验,长年累月,腰都有些弯曲了。

  张云哲以身作则,王郭玲看在眼里,“张老师在学科上日益精进的态度,让我明白了要想成为一名党员,不是说说那么简单,最重要的是要付诸行动。”榜样在前,王郭玲不断为自己“加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主动向党组织靠拢。

  2020年8月,王郭玲参加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西北区赛,带领团队一起搭建无人机。过程中,王郭玲和团队时不时遇到线路偏差等技术“卡壳”,团队士气很受影响,王郭玲最先跳出情绪低谷,“我要起个表率作用,不能被困难打倒。”她带头在实验室里熬夜,反复试验,攻破了几个技术难题,团队信心又回来了。最终,王郭玲和团队在比赛中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

  不仅如此,王郭玲还在社会实践和生活中担当起更多责任——

  在西安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实习,参与服务残障人士活动;

  利用社会实践的机会跟随西部新闻网记者进行新闻采访,关注社会焦点,传播社会正能量;

  在家乡,带头清理河道,清理生活垃圾;挨家挨户帮助村里不会使用手机的老人做养老保险认证;在村委会主动教村干部电脑操作技术;

  ……

  6月9日,学院学生党支部正式接收王郭玲为中共预备党员。“在党的百年生日之际加入党组织,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耀!”王郭玲循着党组织这个指路明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