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潼关县教科局党委闻令而动,上下同心,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凝心聚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线上教学重质量,家校协同战疫情。12月30日起,全县所有中小学幼儿园(除高三外)开始线上教学。各校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将线上教学相关事宜告知每一位学生及家长,督促家长严格监管学生,确保学生居家学习并配合学校落实疫情管控和健康监测要求。各校坚持“一校一策”“一人一策”,依托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省、市、县教育资源服务平台,以网络点播、自主点播、模块化等形式,采取在线讲课、互动辅导等方式完成教学及学习任务,将三尺讲台压缩为一方屏幕,让一方屏幕成为师生坚守的“战场”。
社区防控严管理,干群连心战疫情。在值守的小区,实行“七品五册三码三牌”管理制度。“七品”即帐篷、测温枪、医药箱、消毒液、取暖设备、宣传横幅、专用车辆;“五册”即住户花名册、出入登记册、值班表、返潼人员管控安排表、隔离人员健康监测表;“三码”即张贴健康码、行程码、固定场所码;“三牌”即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分工责任牌、检查点标志牌、“战时状态”包联公示牌。成立3个临时党支部,各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即值班值守党小组、包联摸排党小组、志愿服务党小组。值班值守党小组24小时在岗,负责小区出入登记。包联摸排党小组每天摸排各住户基本情况及人员变动,同时提醒居家隔离人员做好健康监测,定期联系社区督促其做好核酸检测。志愿服务党小组负责最新政策宣传解答,为小区内有需要的老年人和居家隔离人员采购必要生活用品,定期进行小区环境卫生整治,社区防控井然有序,赢得了群众广泛点赞。
志愿服务热情高,主动请缨战疫情。12月30日起线下教学转为线上后,学校教学和管理压力减轻,全县各学校不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152名党员教师纷纷写下请战书,希望成为疫情防控志愿者,局党委依此列出了11个志愿服务队名单,并将《抗击疫情请战书》递交潼关县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转达教育人主动请缨,随时准备投身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强烈意愿。目前,志愿服务队对内主要负责潼关籍学生的返乡转运工作。每天动态登记义务段在临渭区就读学生,配合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做好衔接转运。同时负责潼关籍考研学生的点对点转运,对返乡考生接回后严格督促落实隔离政策,对暂不返乡考生定期关心关怀,协调帮助解决困难。志愿服务队对外承担定点隔离酒店的志愿服务工作,按照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安排,局党委抽取精干力量赴定点隔离酒店,具体负责值班值守和志愿服务工作。
宣传引导载体多,聚焦防护战疫情。发布《致全县师生和家长的倡议书》《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告家长书》,号召全县广大师生、家长非必要不离潼,加强日常防护、重视健康监测、遵守相关规定,配合学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学校师生围绕“防疫小卫士”“小小宣传员”“防疫战歌”“有意义的假期作业”等主题自发录制了防护知识宣传短视频,在微信公众平台、教师家长微信群广泛宣传,其中多个优秀作品被点赞、推送转发,进一步提高了家长和学生的防护意识。
爱心接力人心暖,强化保障战疫情。疫情防控政策升级后,渭南市各县区相继停止线下教学活动转为线上,潼关籍在外学生如何返潼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在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安排部署下,潼关县教科局分批次组织党员教师志愿者随交通运输组派出车辆接学生回家。上车前,为学生测温、查看两码、系好安全带、登记造册;下车后,与学生、家长签订承诺书,要求学生核酸检测后落实居家14天健康观察政策,400余名学生被安全送到家长手中。疫情无情人有情,元旦前夕,潼关县四知学校和太要镇中心小学带领送教团队,为残疾学生送去教学关怀和米面油等生活物资,确保特殊学生疫情期间的基本学习和生活保障。接连数日,各校教师志愿者们为教科局包联的三个小区值守点送去方便面、纯净水等慰问物资,还组织无课教职工包包子,分发给工作人员加餐。教育人或在一线进行爱心接力,或在后方做好保障,齐心协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童心师心民心,心心相映;人力物力行动力,三力齐发。“疫”线响应,争分夺秒。潼关教育人,正各司其职、全力以赴,用教育情怀点亮抗疫决心,用实际行动助力抗疫大局,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供稿:潼关县教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