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请出示‘一码通’、行程码,再量一下体温。”
1月21日,一场大雪,古城西安气温骤降。在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门口的疫情防控点,多名工作人员对进入医院的市民进行扫码登记和体温检测。
距离门诊17时30分停诊仅剩不到半小时,医院里佩戴口罩的市民依然在有序排队就医。面对疫情形势好转后就医需求增加的情况,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工作,自1月14日起进一步启动工作人员复工,保障市民群众就医。医院按照“防范区”“管控区”“封控区”分区域、分阶段制定不同的人员复工政策,对医务人员进行全面摸底流调,确保医务人员能及时到岗。复工当天,防控办工作人员对复工人员再次核验流调信息,符合要求者发放工作证明入院。截至1月20日,已有436名医务工作者分批次复工。
“之前每天的门诊量只有不到10个人,近几天,门诊量已经达到每天四五十人。”近期的变化,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眼屈光中心副主任李勇看在眼里。临近下班,他仍在和患者沟通病情。
“医院封闭管理后,我已经在医院待了一个月了,吃住都在这里。科室其余医护人员去一线,后方只留了我一个医生。”休息间隙,李勇告诉记者,这段时间与患者线上交流的时间多了,“我和患者都有聊天群,群里大家都想提问。尽管有时候有的患者的问题很类似,但是我还是会一一解答。”
全院封闭管理,行政、后勤和医务工作者24小时留守医院保障医疗工作正常进行;畅通就诊渠道,特别是为急危重症患者及孕产妇开放绿色通道;开通全天线上咨询及在线直播问诊……这是疫情期间,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的运行常态。
面对就诊人员激增,预检分诊、患者等候等重点区域的压力增加的情况,医院调整了就医通道,适当分流人群,并在高峰时期,派出志愿者疏导人群;在人员相对聚集的地方设有劝导员,保证患者相对分散、不聚集,同时加强对发热门诊、隔离病房的科学管理,隔绝普通患者和发热患者的就诊通道,确保“两通道”通畅,保障医院复工复产有序推进。
“疫情期间,所有的眼科检查都没有断。自1月14日医院逐步复工以来,门诊量每天都在增加。以前眼底筛查都是预约制的,为了群众就医更方便,现在随来随做。”西安市人民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眼视光中心护士长张乔告诉记者。仅1月18、19日两天,该院大差市院区门诊总量已升至近4000人次。
同时,医院加开了一批门诊,细化专业。妇科、产科门诊由原来的2个增设为6个,开辟了专门的孕产妇陪人等候区,降低人员密度;超声诊断、医学影像等科室已恢复正常;制定门诊患者核酸采集管理要求,做好高峰时间段的应急预案;加强陪人管理,确保“一医一患一诊室” “一床一陪护”,为患者营造了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
18时,医院开始进行环境消杀。“院感工作无小事,医院大环境每日消杀两次,病区的消杀按照疫情防控标准执行,全力保障市民健康。”负责消杀工作的脑电图医生张庆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