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寿高新医院党支部坚持“党建把准方向,技术服务立院,创建群众满意医院”的发展思路,以打造“仁爱”工程为统揽,以“党建+‘三微’”模式为载体,以“评星晋级、争创双强”活动为抓手,创新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推动医院快速健康发展。
强化班子建设,夯实发展之基。在院党支部成立之初,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将党支部内嵌到医院管理发展之中,从机制上保障党支部参与医院重大事项研究决策。结合医院实际,研究制定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健全各项党内规章制度、确定医院发展理念和服务宗旨。院党支部积极参与医院人事任免、二期工程建设等重大事项的决策,充分发挥党支部把握方向、建言献策、协助管理的作用。规范党支部换届选举流程,严格落实候选人预备人选资格联审制度,健全支部班子,明确支委分工。
优化队伍建设,激发支部活力。按照以党建带群建的思路,先后建立了工妇团等群团组织,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近年来,院党支部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下乡义诊、健康扶贫、义务献血、走进敬老院送温暖等活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建立入党积极分子联系培养机制,确保新发展党员中50%以上是业务骨干和管理层人员,落实党员积分管理制度,实现了党员管理规范化和服务常态化。集中开展了“解放思想谋发展、转变作风办实事”主题教育、“双培养”“双找”、党员示范岗、志愿者服务、亮牌上岗、一句话承诺等活动,有效激发党员队伍活力。在党员的带动下,医院从租用经营场所到现在7800平方米的自建办公大楼, 从最初3个科室、13名医护人员、10张床位发展到现在38个科室、125名医护人员、198张床位,从年收入不到20万到现在年纯收入800多万元,成为一家综合型大医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今年6月,医院新发展党员2名,转正2名,卫健局党委“七一”表彰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
健全保障机制,强化基础建设。建立“三个一点”经费保障机制,医院经费列支一点、县上划拨一点、党费全额返还补助一点,近两年共计投入4万多元,主要用于阵地建设、党建杂志征订、学习教育培训、党建活动开展等工作。认真落实述职评议、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三会一课等规章制度。按照社会组织党组织阵地标准化建设“六有”标准,投资2万多元,将医院综合办公楼四楼西侧全部作为党建活动场所,打造医院党建红色“走廊”,对300多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区进行高标准布置,打造党员图书室、围棋室,配齐书刊杂志和活动用品。
丰富活动载体,强化作用发挥。一是开展“微活动”,彰显党员本色。坚持每月第一个星期三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重大节日和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党员集中宣誓,赴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实行党员承诺制,创建党员示范岗,号召党员时时处处当表率、做先锋。医院老党员、妇产科主任翟克,身体力行,主动申请下乡义诊,为全体职工树立了榜样,深受群众爱戴。二是开展“微服务”活动,让患者感受家的温暖。医院组织党员和积极分子,成立了下乡义诊、青年志愿、点眼药水、剪指甲、打水打饭5个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按照病区分工负责,给无人照料、行动不便、家庭困难的患者提供贴心帮助,让他们感受亲人般的照顾、家一般的温暖。三是开展“微奉献”活动,回馈社会显担当。疫情发生以来,院党支部自觉担当疫情防控责任,优先选派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业务骨干,先后赴省内多地参与核酸采样工作,累计完成核酸采样11万余份。8月12日,院党支部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选派一名业务骨干参与到支援海南核酸采样工作中。成立海峰医疗基金会,为联系的常宁镇强华、刘家、杜家、安德等村200多名住院患者给予不同程度的帮扶,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为结对帮扶的强华村贫困群众开展果业技能培训,给特困户提供帮扶资金,努力实现志智双扶。医院免费开展复明工程,累计做复明手术800多例;开展献爱心助学活动,向32名贫困学生捐款28万元;关爱弱势群体,为全县300多名重度残疾人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发放医疗药品20多万元;看望慰问40多名孤寡老人,赠送衣服食品价值3万多元,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永寿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供稿:中共永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