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科教文卫 / 正文
三原县居家托养服务:

“托”起残疾人的希望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3-05-29 09:34 作者:杜玮 刘莹

近年来, 陕西省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与项目资金,借助残疾人就业、扶贫、托养、康复等项目示范带动,将残疾人工作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使残疾人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日趋健全。

5月23日,记者跟随三原县独李中心卫生院的两名随访医生来到独李镇王马村村民刘明家探望。瘫痪多年的刘明已经能够站起来了。

刘明在2014年因脑出血住院,做了开颅手术后,生活不能自理,一直被家人照顾,家庭负担因此加重。2022年,三原县独李中心卫生院将刘明确定为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医养结合服务对象。医护人员每月多次上门帮他家打扫卫生,帮助刘明测血糖、按摩……一年来,医护人员对他进行贴心服务。

经过医护人员的治疗和精心照料,刘明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不仅能独立站起来,而且实现了生活自理。“按摩和康复运动,有利于活动他的腿部肌肉。看到刘明可以站立行走,我真心替他高兴,也觉得我们的工作是有意义的。”三原县独李中心卫生院医生李洁告诉记者,像刘明这样的残疾人,独李镇现在有105位。每个月,医护人员会固定为他们进行居家托养服务。

长期以来,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由于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欠缺,给他们以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三原县残疾人联合会积极推进居家托养新模式,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一户一策”托养治疗方案,开展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心理咨询等一对一上门服务,指导残疾人家属学习家庭康复治疗训练方法,有效帮助残疾人改善生活质量。

5月22日,三原县徐木乡卫生院院长李高岗来到残疾人曹芳家里,一边同曹芳交流一边熟练地整理房间。“曹姐,这几天身体还好吧?最近天气热起来了,我先把家里的被子拿出去晒晒,然后给您理发、做按摩。”

57岁的曹芳是三原县大程镇桃沟村村民,因为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丈夫姬武经常陪在身边,照顾生活起居。照顾病人加上家里大大小小的农活,姬武感到分身乏术。

在了解到相关政策后,姬武为曹芳申请了居家托养服务。医护人员对曹芳的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随后,他们一周两次上门为曹芳检查身体、梳洗头发等。如今,曹芳在居家托养服务下,已经能够自己整理卧室,也愿意和人交流了。“乡镇医生经常到我家来,给我妻子检查身体,帮助做一些家务,让我省了不少心,可以腾出时间干活。非常感谢乡镇医生对我家的照顾和帮助!”说到这里,姬武不禁红了眼眶。

像刘明、曹芳这样通过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改善了生活状况的人不在少数。自三原县开展居家托养服务以来,多家镇(街道)卫生院利用基层资源优势,发挥中医药康复手段,推进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基层医务人员奉行“托养一个人、解放一家人、幸福一群人”的宗旨,在关心残疾人的生活等基础上,从解决每个残疾人的需求入手,制定残疾人居家托养人员服务计划,用一张张密实的保障网“托”起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原县残疾人联合会居家托养中心负责人魏彬宏告诉记者:“居家托养是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由专业护理中心提供管理运行,为有托养服务需求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困难的残疾人提供上门托养服务。自2020年11月至今,三原县共投入资金173万元,已有千余名残疾人享受到这一政策,仅徐木乡卫生院就为150余名困难残疾人提供了个性化居家托养服务。居家托养服务让广大残疾人切实享受到党和国家的民生政策,享受到基层卫生院的优质服务。”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