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与西部乡村教育、服务乡村建设、健康乡村、基层青年工作、乡村社会治理、卫国戍边、服务边疆等志愿服务活动……有这样一群“追光”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在西部地区广阔乡村舞台施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志愿服务中注重自身发展,以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扎根西部、奉献西部,用实际行动为西部基层工作队伍注入了“青春血液”。
“2024年7月,我报名参加了西部计划,踏上了前往新疆的列车,来到了这座位于伊犁河谷地区的绿色原野——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我不知道兵团是什么样子,我只是想为服务群众做些什么,让自己的青春更有价值。”西安培华学院2024届志愿者焦晗和其他青年志愿者一样怀揣着梦想来到新疆伊犁兵团第四师68团党政办从事党建工作。
在服务地,焦晗在完成68团党政办交办的撰写公文、策划活动、新闻宣传等业务工作之余,还积极参加当地党委政府部门组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我刚去养老公寓的时候,与老人们还不熟悉,老人们对她怀有戒心。面对窘境和困难,我每次来公寓都会主动与老人打招呼,陪老人们聊家常,熟悉他们的生活习惯,帮助老人洗衣服、整理房间、理发,我的善举渐渐得到老人们的认可和肯定。”“这个闺女真好,对人也很热情。”养老公寓84岁的赵青森老人感慨地说。
“我就是想为公寓里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想进一步了解老一辈兵团人爱国戍边、艰苦创业的故事,志愿服务期满后,我要向组织申请继续扎根祖国西部,成为一名真正的兵团人,为建设祖国西部贡献一点力量。”焦晗腼腆地笑着说。
“做一颗默默无闻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搬。我用实际行动还昆玉河往昔的澄澈,让粼粼波光照耀大地。”福建籍原培华学子肖泽鸿感慨地说。
肖泽鸿2021年7月从培华学院毕业,他和30名同校毕业生主动申请,背起行囊,义无反顾奔赴西部大地,开始了志愿服务实践。三年志愿服务期满后,他选择继续留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二二四团和泰小学执教,至今已有4个年头了,先后参加当地100余次环保志愿服务,参与团中央“美丽中国・净滩活动”与“保护母亲河”活动56次。2023年荣获全国优秀志愿者称号。
说起志愿服务西部的初衷,肖泽鸿回忆道:“在大学期间,我一直努力钻研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各类社团活动,比如学生会、志愿者服务等,这不仅让我培养了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更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交流,如何处理复杂的问题。那时的我,心中已经种下了一颗种子——毕业后,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自己的所学为祖国边疆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提及培华学子志愿服务西部的故事,不得不提起志愿服务的代表人物贾博涛。贾博涛自14岁开始做志愿者,8年来累计志愿服务时长4100余小时,志愿服务390余场次,数年来,他用自己的奖学金资助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2024年度他荣登“中国好人榜”。他的先进事迹被央视新闻、新华网、人民日报和中国文明网等70家媒体报道。
贾博涛毕业于西安培华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现任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山戏法传承人,华阴市戏法传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陕西省文艺两新人才、渭南青年讲师团讲师、留守儿童公益大使、西安培华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创新创业导师。
贾博涛作为华山戏法第五代传承人,秉持着传播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心,传承着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他为老一辈技艺传承融入新的发展理念,在全国首创少儿互动式魔术体验剧,独创魔术艺术和戏剧艺术的双向文化,在匠心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传承是最好的保护,为扩大非遗文化的普及面、提高文化影响力,我经常在企业、农村、学校、城市之间穿梭,用“戏法+话剧”“戏法脱口秀”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传播华山戏法,让非遗‘活’起来、‘火’起来,让更多人了解华山戏法。”每当有人问起贾博涛从事这项工作的意义时,他总是对人这么说。
“将所学知识与经验带到西部,为西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这是来自河南新乡培华学子34岁的宋文波许下的诺言。在北京交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来到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北车站工作。6年来,他主要从事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班列组织工作。从货物列车装卸模块化设计、场地选定到列车运输组织编成,宋文波的足迹始终与西部发展同向同行。“我的工作导向是国家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最近我正在研究‘点到点’快速货物列车运输组织模式优化方案。”
几年来,他和同事们致力于将深度学习研究列车运输组织运行模式,为科学编组、提高货物通行效率等提供更精准的科学依据。
如今,培华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正在看见西部、选择西部、奉献在西部。培华学院姜波理事长说,培华学院结合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在学科建设上形成了文、工、农、艺、医、法等特色体系,同时聚焦西部产业、边疆建设等领域,以大学生生涯教育为切入点,以“学习在培华、就业在基层、建功在西部”为主题,利用基层就业、西部志愿者、创业典型、名校深造等优秀毕业生案例,传授经验、答疑解惑,激励学生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近年来,该校将思政教育贯穿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过程,注重在思政课堂、创新创业教育课堂、课程思政课堂中深挖思政元素和创新创业元素,围绕价值导向和成长经验,利用“第二课堂”,开展多模块的社会实践活动,定期开展家国情怀、创新创业思想、社会责任、职业素养等教育,鼓励培华学子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扎根西部、报效祖国,投身支教助学、扶危济困、心理咨询、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一系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强化对学生的文化浸润和思想洗礼,让培华学子在西部广袤热土上施展才华、筑就梦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择业观。据统计,建院以来先后有16088名毕业生选择在西部地区工作或继续深造,占已就业毕业生总数的84.70%,其中参与援疆、援藏、“西部计划”和“三支一扶”、地方特岗教师、应征义务兵、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近500人,走出了一条社会实践育人的长期稳定培养人才模式。
供稿:西安培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