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的实训课内容是轮椅转运。标准化病人是一位65岁的老人,需要将她从床上转运到轮椅上,再带到户外进行活动。”6月10日,在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康养班实训课堂上,10余名学生围成一圈。教师李静认真讲解着轮椅转运的技巧和操作要点,学生不时上手进行实操练习。
“轮椅转运是康养班增设的特色课程,实训课让我收获满满。我平日里比较喜欢和老年人相处,希望能通过系统学习帮助更多老年人。”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康养班学生高伟娜说。
今年3月,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开设首届护理专业康养方向特色班,旨在培养一批高技能康养人才。
“开班前,我们通过多次调研征集护理专业学生意愿,首批招收61名学生。康养班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融合,帮助学生系统掌握老年照护、康复护理、慢性病管理等技能。学生毕业后主要输送到全国各地和海外的康养中心、养老院等机构就业。”康养班班主任雷文譞说。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护理专业特色优势,搭建校企合作渠道,加快推进产教研融合,通过订单式培养、专业化教学,提升人才培养与康养产业需求的契合度。
2017年开始,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探索“订单培养+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国内培养、境外实习、就业跟踪”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在保留护理课程基础上,学院增设老年心理照护等15门特色课程,实现70%专业课与介护技能融合。”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督学督导员陈红说,通过建立“岗位需求、技能画像、定向培养”智能匹配系统,毕业生与岗位需求契合度达92%。
教学的成效,直接体现在学生就业上。8年来,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累计培养康养人才2400多人,孵化本土康养机构18家。
此外,安康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回国学生提供创业孵化、岗位推荐等服务,目前已有18人在西安、青岛等大中城市养老机构高质量就业。
王信新从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赴海外工作,回国后在安康高新区一家康养中心担任主管。“学校这种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培养方式,提升了我们的职业竞争力。”王信新说。
首届康养班学生应该如何培养,更好匹配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康养服务需求?
雷文譞介绍,康养班持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成立康养技能服务社团,定期由学院康养教师团队带队到养老机构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康养班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养老、康复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等课程,并在原护理专业实习基础上增加了养老机构见习和实习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行业所需人才。”安康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副院长王燕艳说,下一步,学校将依托全市康养产业人才培养专家工作站,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优化教学内容,培养出一批素质高、技能强、服务优的康养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