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略阳县抢抓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机遇,坚持多元施策,凝心聚力,确保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提质增效上水平。
健全机制压责任。不断完善专班推进机制,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组织部部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教育、编办、发改、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实行“政府部门总谋划、行业部门负主责、专班落实抓推进”的工作运行机制。完善清单管理机制,出台印发《略阳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略阳县加快推进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八条措施》等规范性文件,明确年度任务、中长期规划和远景目标,制定教育领域帮扶责任清单,聚焦目标任务、帮扶举措、时限要求,以实现帮扶工作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不断完善调研督导机制,成立“组团式”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每年专题研究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不少于2次,工作专班调度不少于4次,不间断跟进帮扶工作进度,积极研究解决帮扶工作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以促进帮扶工作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统筹资源聚合力。统筹人员编制,针对县天津高级中学和县天津职教中心师资引进难问题,先后分别为两所学校核定编制上浮25%和10%,以用于教师外出培训周转;近三年,将事业单位招聘的25人和高层次人才引进的10人,全部安排到两所学校任教,并补充配备校级领导2人、中层管理干部10人,有4名“组团式”帮扶教师被两所学校分别晋升为高级教师。统筹后方资源,通过签订《2023-2025年江苏海安市与陕西略阳县教育帮扶协议》,聘请海安高级中学和海安中专学校2名校长担任被帮扶学校名誉校长,聘请两所学校22位名优教师担任被帮扶学校6个专业和3个学科的指导教师,并在教师培养、队伍管理等方面推进优质资源联享、重点学科联建、骨干教师联培,开展优质资源对接、互动交流8场次,让被帮扶学校的200余人次教师和管理团队受益。统筹资金项目,累计为被帮扶的两所学校投入苏陕协作资金1420万元、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建设补助资金459万元、市县专项资金780万元、地方教育附加70万元,有力促进了被帮扶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提升。
强化保障优环境。该县强化组织保障,实行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联系帮扶团团长,其他县级领导分别联系帮扶中层干部和一线教师,以激发帮扶团队工作热情。强化待遇保障,坚持推进个人待遇激发活力、优化亲友服务稳定后方、推行优惠政策营造氛围三项举措,由县财政每年列支帮扶工作专项资金100万元,细致做好教育帮扶人才服务保障,并为帮扶团队购买生活用品、人身意外保险,发放通讯、交通、艰苦边远地区补贴。强化生活保障,为教育人才帮扶团团长协调城区2套人才公寓,为帮扶教师配齐配足各类办公和生活设施;建立定期走访慰问制度,在教师节、“五四”青年节、“三八”妇女节等节日期间,累计慰问帮扶人才110人次,评选表彰县级“巾帼建功标兵”3人、“特别贡献好青年”3人、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各1人,第一批帮扶教师团队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略阳县优秀帮扶教师团队”荣誉称号。
精准发力提质效。聚焦教育质量提升,该县出台《普通高中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层层签订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教学质量目标责任书,将具体目标任务细化落实到人;依托汉中市十校联盟和省市教科研部门名优教师到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教研攻坚专项活动,有效凝聚起提升教育质量的强大合力,2025年该县天津高级中学高考成绩保持总体平稳水平,特殊类型录取控制分数线达线人数和上线率较上年分别有所增长,县天津职教中心本科上线率实现历史性突破。聚焦教师队伍素能提升,大力实施本土骨干教师培养提升工程,不断完善细化普高、职高全员轮训机制;以“青蓝工程”“领雁工程”建设为依托,着力推进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平台等教学教研创新活动,使两所受援学校4名年轻教师成长为市级教学能手,县天津职教中心12名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有23人次教师在省市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聚焦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以江苏南通“立人”“立根”“立身”所构建的12条教育评价体系为依托,常态化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展示活动,促进了一大批学生在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奖。聚焦学校管理水平提升,帮助被帮扶学校修订办学章程、班级管理、课程建设等核心制度,不断细化目标考核、教学管理、班风学风建设等措施,有效落实了校长实职实权制度,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进程。
供稿:略阳县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