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科教文卫 / 正文
宝鸡市陈仓区打好留引育用“组合拳”——

破解医疗人才难题 开出能力提升良方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03 08:43 作者:李静茹 刘元伟

“在谷医生这儿看病5年多了,1个星期的花费不到200元,药费负担轻,治疗效果好。”6月30日,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的直肠癌患者刘小伟(化名)对谷浩荣的医术赞誉有加。

患者口中的谷医生,是宝鸡市第二中医医院卫生健康博士服务站引进的高层次中医学人才谷浩荣博士。他不仅医术高明,还注重与患者的沟通。

栽好医疗队伍“梧桐树”

在谷浩荣的诊室内经常能听到患者请求加号的急切声音:“谷医生,能加个号吗?我是从外地过来的……”

“我单日接待过患者100人次,一年的接诊量在1.1万人次左右。患者信任我,我要为患者服务好。”谷浩荣说。

在陈仓区,像谷浩荣这样的专家还有很多。为啥医疗人才选择陈仓?这源于陈仓区精心栽植的引才“梧桐树”——卫生健康博士服务站。该站的设立是陈仓区有效缓解群众患大病重病就医难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陈仓区依托宝鸡市第二中医医院、陈仓医院,常年开设“博士门诊”,成功柔性引进了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博导潘承恩教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尹国武教授在内的37名博士及18位学科领军人物驻站开展诊疗服务。

“这棵枝繁叶茂的‘梧桐树’,有效推动了省市顶尖医疗资源下沉,极大地提升了陈仓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内一流的高水平诊疗服务,也吸引了更多的优秀医疗人才向陈仓集聚。”陈仓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博彦说。

陈仓区先后投入30多万元,提升卫生健康博士服务站硬件设施,落实服务站工作经费和专家生活津贴,协调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走出一条用制度引才聚智,靠真情留人拴心的新路子。

精耕人才服务“责任田”

前不久,在一场招聘会上,所学专业和招聘需求不一致的王敏,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宝鸡市第二中医医院投了简历,并和组织招聘的宝鸡市第二中医医院院长岳卫东进行了深入交流。

“岳院长详细了解了我的工作履历,主动为我介绍了医院薪资待遇及我的培养发展方向,坚定了我加入宝鸡市第二中医医院医疗团队的决心。”王敏说。

随后,王敏通过签订合同形式进入宝鸡市第二中医医院,享受人才公寓、“同岗同酬”等人才福利。

王敏入职后,医院为她量身定制了职业发展规划,不仅安排她参与多个重点科室的轮岗实践,还鼓励她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开展专项课题研究。与此同时,医院定期组织高层次人才座谈会,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建议,及时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这种细致入微的服务让王敏感受到家的温暖,也激发了她投身医疗事业的热情。

“今年,陈仓区共引进卫生类硕士及以上研究生8名。高层次人才带来的是优质的医疗资源,吹响了陈仓卫生系统人才改革的号角,带动了医疗系统作风的转变。”刘博彦说。

正是因为陈仓区不断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越来越多的医疗人才才选择扎根陈仓。这种良性循环正在推动区域医疗卫生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也为破解基层医疗人才短缺难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锻造基层医疗“生力军”

卫生健康博士服务站的设立,受益的不只有宝鸡市第二中医医院,还有陈仓医院。

在政府牵线搭桥下,陈仓医院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建肿瘤学科,挂牌成立李恩孝博士工作站,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学科带头人王万卷博士合作建立博士工作站,并开启师带徒的诊疗模式。

每周,博士专家带领年轻医生深入病房,教他们如何更细致地问诊、更精准地查体,如何在复杂的症状里抓住关键线索。

陈仓医院年轻医生商雅鹏对此深有体会:“我以前面对疑难病例,心里总没底,现在跟着专家查房学到了很多。专家不仅讲解诊断思路,还强调如何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沟通、去体谅。”

卫生健康博士服务站也带来更多的学术活动,通过高水平研讨会和专家讲座,为年轻医生打开了视野。他们不再满足于完成日常工作,开始主动阅读专业书籍,追踪医学前沿,积极参与讨论。

“近年来,陈仓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把高素质人才留引育用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留才引才育才用才机制,积极探索与人才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科学路子,实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刘博彦说。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