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黄龙,溪畔露营的欢笑惊起白鹭,农庄灶台升腾起柴火香气,鱼池边垂钓竿划出道道银弧……在延安市黄龙县这片生态沃土上,党旗迎风招展,引领着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蓬勃涌动。今年以来,黄龙县以“组织起来、服务群众、富裕群众”为核心,锚定“4+x”产业链攻坚方向,各级党组织擎起党建引领旗杆,推行“产业发展到哪里,党支部(党小组)就建到哪里”“哪里需要服务,哪里就有党支部(党小组)”的红色引擎,以“组织根系+服务末梢+政策活水”的三维联动为纽带,将党的组织根系深扎产业链条,把服务末梢精准嵌入产业环节,让政策活水拓渠浇灌产业沃土,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振兴发展的澎湃动能,聚力建设生态经济强县。
组织根系深扎产业沃土
崾崄乡的千亩玉米地青浪翻涌,联合社党支部的党员穿梭忙碌:农资服务组高效喷洒农药,技术指导组倾囊传授智能节水灌溉技术,产品销售组已对接好了大型商超,一整套环环相扣的服务体系,正助力2290余吨玉米走出山沟,预计化作2060万元真金白银,稳稳落入百姓口袋。
这正是黄龙县众多农村党支部和各类党小组扎根泥土,焊接群众需要、链式精准服务的生动缩影。为纵深推动产业提质增效,黄龙县在全县47个行政村织密建强了221个党小组网格和功能党小组,争当群众身边的“贴心服务队”。这些党小组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涵盖广泛:81个聚焦产业发展(如苹果、玉米技术、中药材种植、农机服务、托管),47个深耕基层治理,27个专司应急处突,10个服务旅游产业,18个主攻农产品帮销。“支部领着产业跑”的生动局面已然形成,鲜红的党旗在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的产业带上高高飘扬,引领着黄龙产业全面兴旺。
党员服务闪耀田野乡村
在石堡镇梁家河渔业小镇,“党员责任田”“党员先锋榜”等包联机制有效激活了党员能量。56名群众在党员带动下,踊跃领办合作社、发展庭院经济、投身旅游服务业。产业研讨会、技术培训课深入垂钓赛场、养殖基地、乡窑民宿,累计举办16次,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参与率高达90%。
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发挥熟悉业务、技能过硬的优势特长,下沉一线、躬身实践、亲修田垄,常年活跃在产业链的育苗、管理、销售、服务等每一个关键节点,成为黄龙推动产业兴旺、振兴乡村最坚实可靠的核心支撑力量。全县范围内,由156个基层党支部精心组建的32支、共计396人的“党员服务队”,始终聚焦群众关切和基层需求,常态化开展下基层惠民服务,累计为群众、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1679件,切实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
在今年抗旱保供紧要关头,各基层服务队勇挑重担、冲锋在前,和基层干部群众一道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科学调度、精心指导、日夜奋战,最终实现了全县粮食种植(玉米)出苗率稳定在95%以上,苹果幼苗成活率达90%以上,壮苗保果率也保持在95%以上的显著成效,有力保障了农业生产安全。党员先锋作用在服务中彰显,鲜红的党徽,闪耀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深深烙印在百姓的心间,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红色动能。
政策池水润活产业春山
四条梁村的核桃加工厂机器轰鸣。“圣地红”品牌核桃油通过抖音直播间走进千家万户,村民老张攥着分红款笑容舒展:"土地交给支部领办的合作社,省心!增收!"三十里外的圪台乡,40万棒香菇在村企联营模式下实现360万元产值,50个村民在家门口端起"生态饭碗"。
黄龙县聚力壮大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三大发展动能,坚持以“链式思维”做好顶层设计,整合部门、企业、合作社以及市场资源,相继出台《黄龙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奖补办法》《文旅产业发展奖补办法》《旅游产业发展借款贴息实施办法》《民宿奖补办法》和《关心关爱离任村干部十条措施》等,通过村企联动、产业链延伸、市场化运作和政策赋能推动依山经济、沿河经济、庭院经济大力发展,持续延链、补链、壮链,助力全域高质量发展。
当最后一批香菇菌棒送入温室,当虹鳟鱼在村集体的智能渔场欢快跃游,黄龙的青山碧水、梁塬沟峁间回荡着铿锵誓言:党旗所指,即是产业所向;民心所盼,便是服务坐标。产业发展在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服务需求在哪里,党员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在这片全面振兴的热土上,猎猎党旗指引航程;产业跃动处,“红色引擎”正驱动着生态经济强县的壮丽航程,驶向共同富裕的灿烂明天!
(供稿:黄龙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