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陕西陇县突出抓好村级后备力量“选、育、带、练、考”关键环节,有力破解村干部力量不足、能力不强等问题,为满足村“两委”换届需求、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拓宽渠道“选”,壮大“蓄水池”。严把入口关,深挖广聚,不断扩大“视野范围”。紧盯返乡大学生、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产业发展大户等五类人员,制定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带富能力强三张清单。紧扣“双好双强”标准,积极搭建本村深挖、外出招引、跨村选任三条“揽才”通道。综合运用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镇级初审、部门联审、组织部门备案“三荐两审一备案”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储备对象,全县已储备后备力量208名。
多个维度“育”,激活“潜动力”。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精准化实施培育工程。建立县级示范、镇级专题、村级兜底三级培训体系。县委组织部示范举办为期三天的“头雁成长训练营”,同步遴选20名业务骨干组建师资库。各镇村精心打造政治理论、先进典型、乡村治理、产业发展、学历提升等“五个课堂”,先后开展培训20期510人次,切实提升干事创业能力本领。
导师结对“带”,传承“真功夫”。按照“以师带徒,以老带新”原则,为208名后备力量指定镇包村领导、村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为帮带责任人,制定帮带计划,“手把手”传经验、教方法、解疑惑。搭建精准化实战化练兵体系,围绕“发挥作用、助推发展”主题,定期组织后备力量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一线“上台唱戏”,晒实绩、比干劲、强作风,切实推动以赛促学、以赛促干。
重点岗位“练”,练就“硬本领”。坚持“人事相宜、人尽其才”,积极为后备力量搭建广阔舞台。根据乡村建设需求,设置矛盾纠纷调解员、集体经济指导员、环境治理协调员等岗位,安排后备力量“跟岗锻炼”,不断提升后备力量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政治过硬、群众认可的优秀后备力量,及时纳入村“两委”班子使用,真正实现让“有为者有位”。目前,已从后备力量中择优纳入“两委”班子14人。
动态管理“考”,把牢“质量关”。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按照“村有档、镇立册、县建库”原则,建立村级后备力量档案,实现“一人一档”,建立培养对象台账和动态管理机制,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掌握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同时对后备力量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群众认可度进行综合考察,对表现不佳、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更换调整,目前已经调整12人,全力确保村级后备力量“量足质优”。
供稿:陇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