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农村党建 / 正文

阎良区武屯街道广阳村:
“后进”到“示范”的乡村蝶变之路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07-15 18:21 作者:张帆

西安市阎良区武屯街道广阳村,一个拥有20个村民小组、3000多人的中心村,曾因党组织软弱涣散而被挂牌整顿。支部堡垒作用不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显、干群关系不够紧密,是当时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前班子各忙各的,村里的事说不开也管不好。”广阳村老党员邢大爷谈起过去直摇头。而区财政局干部杨振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面对的也是这样的局面。

短短两年间,一场“蝶变”悄然发生。昔日的空闲地变身休闲广场,村集体企业让“钱袋子”日渐丰盈,实现了从“后进”到“先进”的精彩逆袭。一本民情笔记本、一套善治好模式、一条亮化乡村路、一起发展新思路,见证了广阳村党支部从软弱涣散到凝心聚力的涅槃新生。

党建领航强根基

从“涣散无力”到“凝心聚力”

“火车快不快,全靠车头带。”杨振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初到广阳村,他发现村“两委”干部各忙各的,缺乏统一思路,班子精气神不足。要改变村庄,必须从党组织入手。

组织生活规范化。针对以往班子思想不统一的问题,从严落实“三会一课”“固定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明确每次会议的主题、流程和参会要求,确保班子成员能围绕村里的重点工作集中讨论,组织生活变得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比如,在“三会一课”前,党支部提前收集村民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让班子成员带着解决方案参会,避免了以往议而不决的情况。

队伍建设增动能。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把村务决策、执行、结果全程亮在阳光下,不断增强村“两委”干部之间的信任感与凝聚力。同时,通过“选苗育苗”机制,3名35岁以下的大专学历干部加入队伍,班子整体年龄结构更合理、学历层次再提升,实现了年龄与学历“双优化”。

阵地建设提质效武屯街道广阳村阵地提升及休闲广场改造项目仅用6个月即告完工。曾经设施老化、杂草丛生的闲置地块,如今已蜕变为集休闲健身、文化展演、村民议事协商等功能于一体的“能量补给站”。

“现在有事随时能找到干部,反映问题马上有回音!”老党员邢大爷指着崭新的村委会阵地感慨道。这位曾摇头叹息的老党员,如今成了村务监督的积极分子。

基层治理破困局

从“矛盾上交”到“协商共治”

“治理好不好,关键看实效。”村里的事往往“小事拖大、大事难办”,要切实解决好这些“小事”、急事,就得在基层治理上动真格、出实招。

激活村庄“微治理”。以“五个一”工作法为抓手,创新打造“一心多元,四事分议”村级治理新模式,建立4类25项议事协商事项目录,划分10个议事协商会小组,搭建“老党员工作室”“睦邻亭”等议事平台,破解了“议什么、谁来议、怎么议”的难题,这个议事方式帮助村里解决了天然气入户、弱电落地等涉及民生的大问题。

服务群众暖人心。便民服务中心公开28项服务事项清单,办事流程图示化呈现,让群众进门就知道怎么办、找谁办。依托“认领百件事,群众得实惠”、村党组织书记承诺事项等活动,把为民服务抓实抓细,把实事办进群众心坎里。道路修到了家门口,昏暗路段亮起了路灯,临时救助解决燃眉之急,文化活动丰富闲暇生活……累计完成惠民实事30余件,桩桩件件都瞄准群众的急难愁盼,让民生福祉落地生根。

议事协商见实效通过议事协商机制,实现“小事当天办、难事周内结”。针对邢家组垃圾荒地难题,召开村民议事协商会议,将3000余平方米闲置地改造为高标准“共享菜园”,划分150块地供村民耕种,广阳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免费提供农具和维护服务。如今,邢家组荒废多年的空地焕然一新,吸引村民、游客沉浸式体验“农耕采摘”乐趣。

“喝茶功夫办证,家门口议事解忧,如今在广阳村,‘有事商量着办’成了新习惯。”邢家组村民王大婶笑着说。

基础设施大升级

从“昔时旧貌”到“今日新颜”

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入手,广阳村把道路提升、卫生整治等作为改善落后面貌的突破口,多方筹集资金、积极争取项目,推进实施一系列惠民利民的民生工程。

道路照明双提升。聚焦群众“出行难”痛点,提标改造村内道路共计2000多米。实施街道镇域景观路灯工程,安装12米高双臂路灯63盏,6米高双臂路灯117盏,覆盖道路2.7公里,实现全段路灯亮化,方便群众夜间安全出行。

人居环境焕新颜建立村干部分片包抓、分片治理机制,指定区域、明确时间、压实责任,累计开展环境卫生整治20余次,推动垃圾日产日清。高标准打造广镇、邢家、街东、街南4个示范组,对群众门前进行整治提升,实现集镇与村庄协调、统一。

文体惠民接地气在广镇组新建300余平方米的多功能健身广场,配备篮球架、乒乓球台及儿童游乐设施。升级槐树组林荫步道,增设休憩长椅10处,成为村民晨练晚聚的“活力走廊”。

“现在晚上出门亮堂堂,散步有林道,跳舞有广场,娃们打球再也不愁没地方!”广镇组村民李大哥称赞道。

产业赋能促振兴

从“单点突破”到“多元融合”

如何激活集体经济的“一池春水”,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村民,是许多村庄探索的重要课题。广阳村发挥镇域资源优势,不断探索前行,蹚出了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路子。

商贸激活集体经济。作为每月逢1号、6号集会的中心村,广阳村建立“村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公司”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成立西安广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承接街道驻地单位和企业保洁、门店以及集市摊贩的垃圾清运工作,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具有广阳特色的优势产业样板。

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发挥百跃羊乳集团的引领作用和资源优势,在企业临近的村民小组大力发展养殖业,鼓励周边群众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改良养殖品种、规范养殖技术,为百跃羊乳提供高品质羊乳源,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赋能多元化产业争取项目资金,新建社区食堂,将采用“公益+市场”的运营模式,为村民提供便捷实惠的就餐服务、解决留守老人就餐难题的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盈利,也成为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

“集市卫生有人管,鲜奶销路不用愁,食堂顿顿热乎饭,家门口的产业让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养殖户张大叔笑着说。

如今的广阳村,阵地设施齐全,村民议事办事舒适便捷;共享菜园里蔬果累累、清香四溢,映照着乡村生活的富足惬意。从曾经的软弱涣散村,一步步蜕变为先进村,广阳村的变迁生动印证了“组织强则乡村兴,治理活则民心聚”的深刻道理。这场华丽蝶变,正是武屯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下一步,武屯街道将持续深化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成果,把工作举措抓实抓细,持续筑牢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让乡村在党建引领下焕发新活力。

供稿:西安市阎良区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