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阳县以坚定信仰、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实施、分领域推进”的思路,坚持“缺什么、学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探索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通过“八种途径”,着力提升党员教育培训质量,全面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
兴办“农民夜校”。以镇(办)、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以村(社区)党支部为单位,兴办“农民党员夜校”,组织党务干部、“四支队伍”、党代表骨干等力量,有计划地向农村党员开展乡村振兴、“三农”政策、创业就业、劳动技能等专题培训。同时,注重结合身边人、身边事开展喜闻乐见的主题培训,让农民党员乐意听、记得牢、有共鸣,推动在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
开办“社区党校”。围绕提升社区治理,通过开展“社区大讲堂、小区微课堂”等方式,定期宣讲党的政策和基本法律、健康、生活常识等知识,开展主题党日、集体过“政治生日”等活动。加强居民小区和驻区单位互联互动、共建互补,采取党员自愿讲、模范上台讲、单位轮流讲、党校教师专题讲等方法,广泛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推动社区党建、治理、服务提质增效。
开展“机关讲座”。围绕服务中心、建强队伍,紧密结合工作职能和实际,积极开展“机关讲座”等活动,通过落实集体学习“第一议题”制度,邀请专家教授授课,适时组织党员参加学习研讨、专题辅导、知识测试、技能大比武等,搭建学习交流、提升素质、展示自我的平台,以讲促学、以学促思、以思促行,营造大兴学习之风、苦练业务本领的浓厚氛围,实现“党员作表率、干部树形象、工作争一流”目标。
举办“育人论坛”。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开展“师德讲堂、名师课堂”等活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纳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实施党员名师培育工程,健全“双培养”机制,发挥党员骨干教师作用,激励和引导广大党员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教书育人使命,成为新时代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创办“企业讲坛”。在国有企业、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突出党员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积极开展“红色讲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进头脑,引领党员职工听党话、跟党走。通过党员干部带头讲、企业管理人员主动讲、党员职工现身讲,加强优良传统教育、专业技能教育等,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和引导企业党员职工争做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表率。
开设“现场教学”。充分发挥袁家沟党性教育基地、县党性教育中心和廉政教育中心、李长庆先进事迹教育基地作用,各党委(总支、党支部)要有计划、分批次组织党员参加现场教学,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激励广大党员牢记初心使命、坚持正确方向、坚定理想信念、严守纪律规矩,踔厉奋进、奋发有为,争做新时代弄潮儿。
创办“流动课堂”。紧扣党员需求和实际,采取“送教下乡”的方式,组织一批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骨干教师、专家学者、党务工作者,以单独授课、联合授课、区域集中授课等形式,创办党员教育流动课堂。对高龄党员、行动不便党员通过“上门送学”,把“党校”办在党员家里、送进院落。针对流动党员实际,以党支部为单位,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等,及时推送党的新思想、新政策、新形势、新技能,打造指尖上的“党课”,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
用活“网络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教育培训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利用陕西干部教育培训管理系统、党员远程教育平台和山阳党建网等,拓展和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组织党员参加网络教学。通过网络直播、网络视频、网上交流等形式开展网络宣讲,确保党员随时、随地、随身进行学习。
(中共山阳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