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商南,到处是热火朝天、各项目工地繁忙的场景:走进“双创”产业园,挖掘机、推土机、渣土车来往作业,挖土、平地、垫方;在茶叶联营公司,机器轰鸣,茶香四溢,工人们正在对鲜茶杀青、揉捻、烘干……这是商南县积极实施“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百名市县领导联链条包抓产业、百名局长行长联企业纾难解困、百名部门骨干联项目精准服务;千名干部招商引资、千名人才创新创业、千名党员驻村兴农、千名头雁带富领飞的“三百四千”工程奋力赶超行动正在商南这片热土上纵深推进,掀起热潮……
党建引领凝聚“向心力”
“我今年承诺为群众办理3件实事,现在已经重建了一座便民桥,栽植了3000棵核桃,年底能够顺利兑现承诺。”商南县金丝峡镇白玉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刘新红满怀信心地说。
商南县围绕“千名头雁带富领飞”行动,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126名村级党组织书记走访排查农户9004户,征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数量536件,承诺办实事项目441件,领办带富任务317件。建立村“两委”主要负责人“一肩挑”、村干部正职、副职“三岗十四级”薪酬待遇体系,将村干部补贴与学历、工作实绩相挂钩,村干部人均月增资达380元,同时实施村干部收入与村集体经济收益挂钩机制,不断改善村干部待遇,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能动性。
另外,县内因村施策,精准选派驻村工作队123支、工作队员417名,规范执行考勤管理、去向公示、驻村日志、每周例会等基本制度,全县81名驻村第一书记、42名驻村工作队长和292名工作队员公开承诺年度工作事项617项。制定《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建设10个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对接国家选派科技特派团10名专家人才围绕茶叶、猕猴桃、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开展现场培训5场次。组织70名村干部参加“千名领跑人”学历提升计划,培养“双强双带”型党员202名、村级后备人才328名。
大抓项目跑出“加速度”
无论是县城的“双创”产业园、秦东未来城,还是乡镇的清油河水库、丹江寺湾大桥,随处可见施工场面,到处都是忙碌人群。食用菌菌种厂、妇幼保健院迁建、东苑嘉园等80多个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快速推进。
商南县大力实施一批补短板增后劲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项目,先后谋划113个重点项目,明确10名县级领导联系13个产业链,落实108名部门业务骨干包联责任,组织发改、经贸等部门业务骨干深入九阳(集团)全国客户数据服务中心、电子信息产业园、宇隆腾翔建材等工地实地调研,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协调审批、人社等职能部门及相关镇办解决手续办理、用工不足、资金短缺等方面问题,推动项目有序进展。
成立40支招商小分队,先后对接客商130人次,与东盟中华致公总会、泰国陕西总会签订了投资合作框架协议;开展“千名干部招商引资”专题业务网络培训、云招商活动,邀请北京商洛商会、泰国陕西总会、恩海创投、西北有色、杭州九阳集团、江苏汇金电子、陕西生龙电子等20多家企业来商考察,成功引进3D光学玻璃盖板生产、高纯硅冶炼余热回收综合利用等18个项目,实现到位资金32.73亿元。
联企纾困扫除“绊脚石”
4月8日,在商南县政银企座谈会上,商南农商为每位企业设置一名金融顾问,专职为纾困企业提供“一对一”的贴心服务,量身定做融资方案和贷款计划,成功向商洛市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发放5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商南县明确县直经济部门19名局长、县金融机构7名行长联系帮扶38家重点企业,以服务发展、支持创新、解决困难为重点,实行“一企一策”帮扶和企业“早餐会”制度,常态化开展银企“双走进”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用地审批、证照办理、用工、融资、产销等难题,为100户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6.23亿元,为3户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员30名,帮助12户规上企业争取超产超销奖励资金150万元。
为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商南县全面实施环评审批正面清单制度,不断深化环保审批流程,简化建设项目环评管理。对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疗卫生和物资生产、研究试验三大类项目豁免环评手续或者实行告知承诺审批;简化小微企业环评管理,将原需登记备案的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13大类33小类项目实行环评豁免管理;对不涉及有毒有害和危险品的仓储、物流配送等14大类39小类项目,明确不纳入环评管理,既为企业节省了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也为项目开工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环境。
(供稿:商南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