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米脂县持续强化驻村工作队的选派、培育、管理、激励等工作举措,积极引导驻村干部扑下身子、扎根一线、融入群众,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高标准选派,优化帮扶“生力军”。坚持原则与灵活并重,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由组织、纪检、人社等部门对拟选派对象集中资格联审,将熟悉“三农”工作、具有涉农专业技术特长的干部选派到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攻坚任务重的村,将熟悉基层社会治理的干部选派到矛盾纠纷突出村。全县共选派第一书记100名,驻村工作队97支、工作队员198名,实现了脱贫村、易地搬迁安置村(社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和重点村、红色美丽村、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帮扶部门“四个全覆盖”,及时调整驻村工作队成员7名,不断优化充实驻村帮扶力量。目前新任第一书记,平均年龄41岁,大专以上学历占96%,科级以上达63%,做到了应派尽派,尽锐出战。
多途径培育,搭建素能“充电站”。举办全县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面对面“微培训”等各类培训班3期,累计培训驻村干部900余人次。开展第一书记上讲台擂台赛3期,由驻村队伍管理各成员单位领导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上讲台情况进行点评,通过“比落实、比实绩、比亮点”,深度挖掘在驻村工作中涌现出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开展第一书记“发扬优良作风践行初心使命”国情调研,进一步推动驻村干部熟悉村情户情,为乡村振兴积极建言献策。通过上台讲经验、线下学方法、进村搞调研,充分提升驻村帮扶干部的素质能力。
严要求管理,扎紧制度“篱笆墙”。成立了全县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驻村队伍管理办公室,印发了《米脂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明确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选派管理责任的通知》《米脂县驻村(社区)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关爱激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建立了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上讲台、周报告、季点评等制度。针对部分驻村干部未能严格履行“五天四夜”驻村要求,实行驻村干部每天“双点到、双报告”制度,每月不定期抽查、每季度调研通报的管理办法,根据督查驻村工作队在岗情况及时在全县范围内通报,并累计向选派单位并主要领导发送工作提醒函2份、谈话提醒驻村工作队3支,确保驻村干部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以制度优化管理,以高标准、严要求夯实街镇、部门的主体管理责任,切实加强驻村工作队的日常管理。
全方位激励,树好实干“风向标”。落实基本保障,由县财政统一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预算驻村期间生活补助并按程序发放,及时组织进行集体体检、购买人身保险。强化组织关怀,明确驻村工作队成员及家属在教育、医疗、旅游、交通等方面享受10项优待措施;将第一书记、工作队员的提拔重用由“优先”变“首先”,今年以来累计提拔重用乡村振兴一线干部16名。强化舆论引导,在“七一”大会表彰10名优秀第一书记,对省市县派30名优秀第一书记典型事迹在米脂党建公众号开设专栏进行风采展示,让广大驻村干部学有标杆、做有榜样、赶有目标。切实增强了驻村干部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牢固树立了全县驻村帮扶工作“有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出力者出彩”的良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