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长武县亭口镇党委抢抓数字化发展新机遇,以宇家山村为试点,探索打造“云上宇家山·链上党建”工作新模式,以数字党建赋能乡村振兴,着力提升农业发展、农民素养、稳岗就业、人才培养、红色资源、基层治理和农民生活的数字化水平,构建“党建+乡村振兴”工作新格局。
数字化开启组织管理新模式。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服务管理新模式,根据不同村组类型,构建党员管理、自助党务、党建宣传和党务公开等多种专项功能,借助党内组织生活、视频会议等多种应用模块,高效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等活动,有力提升了党内组织生活效率。通过移动端和手机app的“党组织管理”窗口,有助于组织负责人动态掌握党组织的名称、人数、组建时间、人员组成情况等信息。流动党员能够通过平台信息的推送及时参与农村组织生活,关心关注家乡事业发展,按时向支部报告学习、工作、生活情况,真正实现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心向党”。
数字化助推农业发展新引擎。系统化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通过建设樊罗村万亩双矮智慧果园、左岸壹号智慧大棚、彩麓农业数字化示范园等,降低水肥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实现农民经营性收入不断增加。农村电商突破时空限制,产地直发取代传统的层层分销,重塑了农产品供应链、价值链,实现了经营网络化。通过在各村设立农村电商服务站,精准匹配农产品供需,通过对消费端大数据的研究分析,及时按照市场反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信息流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物资流等向农业集聚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
数字化提升农民素养新动能。采取“线上群众下单、政府协调派单、线下机构授课”的培训模式,组织全镇范围内有培训意愿的脱贫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免费参加技能培训,提升就业技能与产业发展水平。现已组织果业技能培训1600人次、就业技能培训850人次、创业培训652人次、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实用技术培训148人次。
数字化搭建稳岗就业新业态。积极搭建“互联网+”岗位信息平台,大力推行就业创业网络服务和“不见面”服务,联系创业指导专家通过电话热线、手机短信、QQ群、微信公众号、网络直播等方式,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开业指导、项目投融资对接、创业培训等线上服务,针对返乡再就业农民工群体“点对点”推送信息,提升创业服务能力。截至目前,已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脱贫户实现就业284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44人,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80余人。
数字化加快人才培养新渠道。在宇家山村创办数字电商培训学院,聚焦商产融合,引领和发展直播电商、短视频电商、农产品众筹、预售、定制等农村电商新业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远程教育站点等载体,创建左岸壹号、百万蛋鸡等2个特色人才专家工作站,加大科技特派员指导力度,培养出一批有实力的“职业农民”“新型农民”。
数字化激活红色资源新高地。积极探索“数字+红色旅游”新模式,依托长武县亭北村革命活动旧址、长武县革命历史陈列室、党性体检中心、车辙遗址等红色旅游胜地,引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等多媒体手段,通过实地取景,采用720°全景、VR全景云游小程序、AR增强现实、3D等先进技术,开发语音导览、视频介绍、互动分享等特色功能,借助领先的数字化技术传承革命精神,追寻革命足迹,重温红色记忆,为全国各地游客提供丰富生动的线上游览体验,焕发“红色旅游”新生机活力。
数字化赋能乡村治理新格局。建成高清摄像头、网络控制中心等组成的视频监控平台,全天候、立体式监控镇村主干道、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区域,实现乡村数字化高效治理。建立“线上受理+线下解决”治理机制,线上打造“我为群众办实事”模块,开通建议收集、问题受理、结果反馈、群众评价等功能。线下网格员及时受理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群众纠纷”“安全隐患”等问题,实现平台反映,上门解决,后台销号,闭环管理的模式。截至目前,收集群众关于修复水毁道路、修缮房屋等方面意见建议38条,受理矛盾纠纷26起,调解成功25起。
数字化跑出惠农服务加速度。打造“便民服务”新模式,强化与群众线上互动,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发布群众喜闻乐见的惠农帮扶等方面的小视频、动漫作品、宣传信息等,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通过网上公开镇级办公电话,设立镇长信箱等方式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优质、高效的咨询互动服务,为听取民意、了解民愿、汇聚民智、回应民声提供平台支撑,有效提升了群众参政议政积极性。通过“互联网+政务”线上平台整合了养老保险、合疗征缴、住房公积金提取、手机点餐、亲情连线、“SOS”一键呼救等功能,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累计为群众代办事项624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85件。
(中共长武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