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三原县科技创新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秦创原三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为抓手,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任务为总目标,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全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力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
建立健全机制,着力抓好秦创原政策体制建设。认真学习贯彻省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相关文件精神,印发《三原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三原县关于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秦创原三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政策包)》,出台《打造秦创原三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对承担的科技成果转化各项指标、工作任务进行了任务分解,确保了先行区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主动对上衔接,深入开展三包三促活动。按照市局“三包三促”第一阶段活动安排,积极配合市局有关科室,进入乡镇与科技型企业,指导企业积极填报科技研发投入。共走访科技企业44家,科技研发投入达2.5亿元,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0.40%。按照市科技局“三包三促”第二阶段活动任务,积极配合市局相关科室,深入科技型企业90多家,积极辅导科技型企业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和高新技术企业。截至目前,县上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86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39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7.8亿元,处于全市前列。
强化资金保障,着力推进科技计划项目可持续发展。积极兑付科技奖励资金。对于去年新增的13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瞪羚企业和5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在兑付奖励资金共计64.8万元,极大地调动了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组织县外专家,验收陕西利华、陕西恒兴泰等企业承担的21个县级科技计划结题项目,督导2021年实施的县级科技计划18个项目的推进情况,落实科技补助项目资金。充分发挥县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补助资金200万元的作用,大力支持科技型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加大培育力度,全力推进科创平台建设。2022年年初,经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研究讨论,设立100万元秦创原三原县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资金,全力推动秦创原三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6月下旬,配合市科技局,在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加挂秦创原三原创新促进中心牌,全力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按照《关于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和《咸阳市“301”科创特区建设方案》要求,规划三原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总投资9099.35万元,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孵化器基地、研发中心、科创特区载体空间等为一体的科创中心,建成后将择优遴选第三方运营机构运营科创特区。
提高人才质量,不断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印发《关于加强人才工作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实施意见》,为秦创原三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在实施县级科技项目结题验收的过程中,注重吸纳高等院校专家教授进入县科技人才专家库。在评审的8个县级科技计划结题项目中,吸纳了陕西有色金属材料研究院柏文超、西安交通大学张大伟、陕西中医药大学王薇、西北农业大学刘志刚等28名专家教授进入县人才专家库。陕西瑞之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辉华被评为咸阳市第十一届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人才。向省市科技部门推荐“科学家+工程师”项目4个,新增科技经纪人4个。深入推进“第二届人才兴咸”大会筹备工作,主会场、分会场共邀请高校院所专家教授56人,签约项目43个,签约资金累计达86.4亿元。
(中共三原县委组织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