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发挥驻村工作队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力军作用,着力打造一支“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的驻村队伍,柞水县坚持优培、严管、厚爱、真考相结合,切实强化驻村帮扶队伍建设。
以优培提素质。始终把加强驻村干部学习培训、提升工作质效作为出发点,紧抓“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这一契机,全面加强驻村帮扶队伍作风能力建设,切实提升驻村帮扶队伍素质。举办乡村振兴培训班,结合镇(办)重点工作,围绕“五项职责”,对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进行培训,不断筑牢驻村干部对政策熟悉掌握的基本功,练就胜任岗位担当履职的“铁肩膀”。将全县81名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和211名驻村队员纳入全县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轮训范围,通过专家授课、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驻村队伍中落地生根。
以严管促履职。建立常态化联点督导机制,县委组织部、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县执行力办公室、县乡村振兴局定期督导和不定期督查相结合,采取“三查两问”方式,查驻村工作纪律情况、查民情日记和生活痕迹情况、查走访记录和帮扶台账情况,随机询问镇村干部和驻点村群众,开展督导工作。严格工作队考勤纪律要求,坚持月考勤表按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初核签字、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复核签字的“双签字”程序,规范工作队考勤。同时,认真审核驻村工作队工作日志、请销假情况,确保工作队员在岗驻村时间月均不少于20天,实现以制度化管理促常态化帮扶,以常态化帮扶促优质化成果。
以厚爱聚合力。压实关爱责任,严格督促派出单位主要领导每半年至少到村调研指导1次,分管领导每季度至少到村指导推进工作一次,定期听取工作队驻村工作情况汇报,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强化经费保障,足额兑现拨付驻村工作队每年2万元和第一书记每年1万元的工作经费,严格落实生活补助、交通补助、年度体检、意外保险等各项待遇。建立定期谈心谈话和走访慰问制度,了解驻村帮扶干部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好“后顾之忧”,促进驻村帮扶队伍安心工作。及时总结宣传干部驻村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宣传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中的典型事迹,营造关心、支持驻村工作的良好氛围。
以真考增实效。坚持“真考实考”,在每期驻村工作培训结束后统一进行考试,以考促学,以学促用,学用结合,力促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坚持“考考结合”,综合日常考核、季度考核、年终考核结果,将其作为评先评优、记功表彰、提拔使用、晋升职级、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坚持“面试面考”,在驻村工作队述职评议会上,由驻村工作队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阐述个人实际表现,由村民进行测评、村干部当面评议,提高驻村考核工作的客观性和公信力,营造比学赶超、力争上游、真抓实干的浓厚氛围,确保驻村帮扶工作提质提效。
(供稿:柞水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