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记者走进子洲县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街区,只见一块块新颖统一的企业标识牌整齐排列,到处充斥着“科技感”。
子洲县爱豆科技有限公司是子洲县唯一的“AI豆计划”人工智能产业扶贫项目,这里的大部分职员都是子洲县返乡大学生、社区待业青年等年轻人。“我们主要承接蚂蚁集团、高德地图、ADS自动驾驶等企业需要的相关信息数据标注业务。”公司总经理李飞鹏介绍,企业成立以来,累计带动150多名人才就业增收。
这只是子洲秦创原培育数字经济“一条街区”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子洲秦创原建设以“一中心一街区四园区”为抓手,创新驱动建设秦创原数字经济孵化一条街,同时推进以陕西省天芪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的中药材“两链”融合试验示范区建设,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批次性追溯体系,建成中药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黄芪标准化选育基地。
在位于子洲县马蹄沟产业园区的陕西省天芪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黄芪研究院实验室里两名技术人员聚精会神地进行甘草提取液的培育研究。
“我们每年投入300多万元搞研发,目前研发了5类产品70余种,仅当地所产黄芪每年消耗上千吨。当地农户的药材不仅不愁卖,还能卖个高价。”陕西省天芪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技术研发部主任白易介绍,公司所研发的子洲黄芪相关系列产品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企业也顺利获得秦创原榆林市企业技术中心称号。
黄芪切片、黄芪煲汤棍装、黄芪眼贴、黄芪面膜、黄芪茯茶……在产品展示厅,记者看到了一个个黄芪产品。这些是陕西省天芪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系列技术成果落地的结果。
“当前,我们已经熟练掌握了黄芪原材料的处理加工及切片包装、挑拣等关键环节,和陕西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展的‘中药废弃物制备超级活性炭绿色产业链构建’项目也在顺利进行中。”白易告诉记者。
一花不是春,独木不成林。从2022年开始,子洲县依托秦创原平台,强化靶向培育,计划每年安排创新创业专项资金1000万元,助力“种子”企业长成“参天大树”。其中,“两链”融合资金5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项目补助资金300万元、创新创业人才激励资金200万元。
通过聘请工业特派员、购买科技中介服务等方式,子洲县组织专业服务队伍,对标科技企业培育路径和申报标准,对所培育企业进行全方位诊断摸底,全面厘清市场前景、团队构建、专利获取、研发投入等情况,找准制约企业发展的短板和瓶颈,一对一“对症下药”。
“我们先后培育出榆林南六县首家‘新三板’上市企业、省级上市后备企业、瞪羚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提及培育的企业,子洲县科技推广和服务中心主任王鹏的语气中满是自豪。
如今,子洲秦创原项目建设已驶入“快车道”,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提升。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较上年度增长了65%,高新技术企业较上年度增长了100%,首次实现了上市企业零的突破和省级瞪羚企业零的突破,技术成交额增长了35%。
“下一步,我们将助力秦创原建设、用好秦创原政策,聚集创新资源要素,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力度,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让科技创新取得显著实效。”王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