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城两头尖,南靠秦岭北靠滩,社区党委一条心,牢记政府大方针,不忘初心和使命,带领群众去致富,各行各业大变化,全靠党的二十大……”清脆的竹板合着有节奏的说唱,下面的群众听得越发认真,这样“接地气”的党的理论宣讲活动在潼关县比比皆是。近年来,潼关县组建“十二连城”宣讲团,运用“讲、说、唱、演、写、画”的基层理论宣传方式,开辟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新路径,打通宣讲“最后一公里”。
“宣讲+理论”让党的惠民政策暖人心
为了让理论宣讲通俗易懂,又能以小见大、内涵深刻,潼关县“十二连城”宣讲团组织党校老师和农、林业技术等人才,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省市县重要会议精神、惠民政策、农林技术融入了宣讲,坚持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语言,把重点放在国家和群众普遍关注的乡村振兴和民生保障上,把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惠民政策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大道理讲透、小道理讲深,把理论讲透、讲活,让群众从“听到”升级到“听懂”,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宣讲+文艺”把党的好声音送进群众心坎里
潼关县“十二连城”宣讲团吸纳了各行各业文艺文化爱好者、道德楷模和“乡村能人”。在秦东镇举办的宣讲活动中,宣讲团成员系统宣讲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刘永生先进事迹、花椒病虫害防治技术、反诈骗知识、用火用电用气安全知识等内容;村上文化能人结合当地特色文化资源自编自导自演了《乡村巨变大家赞》《四知村之歌》等快板和村歌表演,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现了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村风民风正、产业发展兴、村容村貌新、邻里关系好的新面貌;宣讲团成员还表演了秦腔现代戏《洪湖赤卫队》选段,《山清水秀好风光》二胡演奏;书法爱好者现场挥毫泼墨,书写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为主要内容的书法作品,并将书法、绘画等作品赠送给现场群众,晚上还组织开展了红色电影进村(社区)活动。这种“讲、说、唱、演、写、画”的宣讲方式既让群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既了解党的政策、聆听党的声音,又丰富活跃了干部群众的文化生活。
“宣讲+互动”让基层理论宣讲“活”起来
“张站长,花椒树蚜虫防治最省钱的办法是什么?无刺花椒能在潼关种吗?好管理吗?”“周老师,我村几个娃在苏州打工,过年回家县上给不给报销交通费?在哪报销?”“王主任,我是独生子女户,但是一直没办证,怎样才能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在文化广场、在田间地头,群众现场提问,宣讲团成员耐心解答,这种互动宣讲深受群众欢迎。这也是“十二连城”宣讲团宣讲的一个重要环节,紧密结合了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实际问题,点对点、面对面、靶向精准地解答群众的疑问和困惑,既能满足群众分众化、差异化的理论需求,又能激发群众学政策、用政策的热情,打通了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党的创新理论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深受大众的欢迎与喜爱,真正做到了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潼关县“十二连城”宣讲团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用具有浓厚生活气息和潼关风味的文艺作品讲出来、唱出来、演出来,广泛传播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有效提高了群众的综合素养,唱响了和美乡村的新图景,2023年深入基层宣讲了60余场次,深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喜爱。
(供稿:潼关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