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镇巴县普降暴雨,山洪暴发,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关键时刻,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汛而行、闻令而动,用实际行动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汛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快速反应,强力指挥调度,县镇党员干部迅速下沉一线,“火速”集结公安、消防、电力、水利等部门,第一时间深入受灾最为严重的杨家河镇、永乐镇等地开展抢险救灾,同时组织和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到救灾中来,共同凝聚起抗洪救灾的强大力量。
8月4日凌晨1:30分,杨家河镇普降暴雨,暴雨导致全镇7个村(社区)全部受灾,镇党委政府立即召回所有休假干部,启动一级预警预案,成立党员先锋队8支,封闭危险路段6条,前置抢险机械设备9台,累计转移群众54户106人,实现了汛期“零伤亡”。持续的降雨导致全镇基础设施损毁严重,道路塌方108处,河堤损毁13500米,路基损毁11500方,涵洞损毁17处,饮水工程及水源地受损12处,农作物1379亩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5721.8万元。面对灾情,镇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统筹所有救助力量投入灾后重建工作,积极协调对接县级部门给予支援和技术指导,以最快速度通水通电通路。党员干部志愿者连续奋战,迅速清理道路、抢修水电、重整家园,在所有党员干部和志愿者的努力下,安置点和各道路淤泥、落石很快被清理,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正在逐步恢复。
“最近几年没见过这么大的雨。下暴雨的第二天在安置点看到村干部手机里的视频,我才知道自家的房子被洪水冲毁了。”回想起两天前的暴雨,杨家河镇构园村村民黄孝述仍心有余悸,“真心感谢党委政府,这次多亏了镇村干部提前帮我们安全撤离,救了爷爷、父亲和我。”
每一个支部,都是一座坚强的堡垒;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在防汛抢险工作中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能看到他们栉风沐雨、勇斗洪魔的铿锵身影。
青水镇向家坪村的包片领导纪道国在接到暴雨预警的那一刻,他迅速集结全体党员干部和志愿服务队,投身到紧张的防汛救灾工作中,短短一小时内,分散在向家坪山中各处的14户23名涉险群众全部被安全转移。受强降雨的影响,青水镇西北方向的仁和村在降雨三小时后彻底与集镇中断了联系!“而且通往仁和的必经之路就发生了垮塌,谁过去?”人群中弥漫着紧张和担忧。“我去!”党员纪道国挺身而出,他带着卫星电话冒雨驱车赶往仁和村,带领仁和村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开展道路抢通工作,该村6户16名群众已被安全转移。被转移的群众连连说到:“关键时刻,你们这些党员干部真的是靠得住。”
一幕幕感人暖心的故事每天都在涌现,全县的党员干部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守护着群众的安全,他们的身影成为了群众最温暖、最坚实的依靠。
简池镇多处地段受灾,该镇安全社区党支部书记任骏在接到防汛预警指令后,立即组织社区党员干部、网格员20余人参与到安全社区4个地灾点及部分老旧房屋群众撤离工作当中,在短时间内将17户51名涉险群众安全撤离至应急安置点。
大池镇人大主席李宁带领镇村干部充分发扬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对受损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组织群众共同行动,对滑坡、垮塌产生的落石、淤泥进行清理,抢通便道,清理了塌方9处,第一时间抢修通村道路1.5公里,保障了群众基本出行需要。
本次强降雨,全县共紧急撤离避险1665户4218人,其中集中安置583户1476人,分散安置1082户2742人,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4日早上,全县雨量逐渐减弱,党员干部迅速投入到查灾、核灾、救灾中,加快供水、供电、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维修抢通,尽快恢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县水利局组建党员先锋队4支,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对受损供水管网进行抢修,恢复5处安全饮水;县电力公司第一时间组建党员突击队1支、供电所服务队小队17支,25名党员带领3支队伍共出动35人进行线路巡视排查,全县11条供电线路已全部恢复供电;县公安局成立党员防汛抢险应急队12支,组织30名党员,分赴3个灾情严重的乡镇积极开展工作,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稳定。
镇巴县把防汛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作为广大党员干部提能力、转作风的重要战场,各级党组织自觉接受险情的重大考验,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全县组建“党员先锋队278支”、3000余名党员干部、137名驻村第一书记和274名工作队员积极投身防汛抢险一线,他们冲在最前沿、守在最险处,用实际行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他们带领群众迅速摸排安全隐患、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做好灾后自救、恢复生产等工作。全县包联单位党组织下沉一线,严格落实专人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与镇村干部一起排查隐患、排水排涝、转移群众。
危难之际显勇毅,关键时刻见担当。风雨还未停止,全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将继续践行使命担当,在防汛救灾一线中“逆行”,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供稿:镇巴县委组织部